从重渡沟出来,直奔老君山。
老君山,早闻其名,都说它山高景美路难行,它位于栾川县城东区,原名景室山,取义为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于一室之意。“老君山”的名字,相传是因西周道教始祖李耳到此归隐修炼而得名,后景室山被唐太宗御封为“老君山”,沿袭至今,因而被尊为天下名山、道教圣地、“仙”“灵”之山。
我们乘坐一级索道缆车前往中天门,排队约一个半小时,终于坐上了缆车。
缆车在高山峻岭上穿梭,头顶上蓝天白云,脚下是万丈深渊,有恐高症的人吓得表情严肃,全身僵硬,目不下视。其实,脚下郁郁葱葱,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从另一个角度看美景,别有一番体会。
时间不长,便在中天门索道站下了缆车,此时是下午三点十分左右。
中天门搭有戏台,用于表演天女散花,此时还不到表演时间,有人在莲花宝座上拍照。
不一会儿,节目表演开始,天女们上场。
天女悬在半空,裙裾飘舞,花瓣撒落下来。
我们随着众人从中天门向上攀爬,台阶很陡,也很长,抱着或背着小孙子向上攀爬着实吃力,尽管相距几十个台阶两侧有平台供人歇脚,也难免气喘吁吁。有一妇女正坐在凳子上歇息,突然一头栽倒,脸色发青,这使得我打起了退堂鼓,因为不清楚还有多少台阶要爬。简单商议后,我和夫人带着小孙子折返到中天门,大孙子和他妈娘俩继续攀爬。及至我们回到中天门,大孙子打来电话,说向上没多远坡度就很小了,让我们坐二级索道上去,我说如果坐索道人不多便上。
坐二级索道上山的人不是很多,我们就坐缆车到枫林驿站下车,这里是十里画屏的起点。
十里画屏到处都是奇峰峻岭,美景如画,人在画中,画在眼中,美不胜收。
下面照片中的这几块石头,像不像昂首的鳄鱼?
蓝天白云青山。
之字形的栈道挤满了人,人们顺着栈道前行,美景映入眼帘,不时停足拍照。
此处栈道悬空,更像一座飞渡在山头上的桥。山头上树木葱茏,为高山注入了灵魂。
大山雄伟连绵。
生长在石头缝中的苍松,屹立在山头。挂在山头的栈道,宛如云梯。
陡峭的山峰,壁立千仞。
此处栈道像软桥,被游人压得一头沉了下去。
天上的乌云,为高山增添了苍茫。
剑指苍天。
像青蛙一样的山,惟妙惟肖。
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为老君山增添了一份神秘。
伏牛山主峰,海拔2217米。
伏牛山主峰上的亭子。正面两根的柱子上书“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颇有哲理。路再远,行则必达,山再高,攀必登顶。横书“无为”二字。老君山是老子归隐修炼的地方,“无为”是老子提出的道家重要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这并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通过顺应自然来实现“无不为”的效果。在个人生活中,它倡导人们减少功利和名利的追求,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亭子背面两根柱子对联:“西邻秦岭东望龙门百里平川堪跃马,南极武当北收熊耳群峰盛景似伏牛”,横批“观海”,气势恢宏。
伏牛山主峰标志,游人打卡地。
站在峰顶,极目四望,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
金顶道观群,红墙黛瓦,金碧辉煌。
我们来到这里时天已经快黑了,有卖快餐的摊位,我就来了份大米快餐。餐后,登玉皇顶或亮宝台,由于台阶陡峭,我们老两口和小孙子留在老君庙,大孙子他们娘俩继续攀登。
待孙子娘两个返回,我们就坐缆车下山。下山的人排队不长,约半小时就坐上了缆车,一直坐到山脚下,寻得停车场,停车场也没灯光,好不容易找到车,驱车直到预订在鸡冠洞景区附近的民宿。
这天微信运动26000余步,有记录以来步行最多的一天。
十里画屏,十里栈道,十里美景,只恨手机电量不足,失去了为更多美景拍照的机会,留下了遗憾。
老君山,无限风光在险峰,藏在高山中的画卷,无愧于名山之称号。虽然台阶陡峭路难行,但仍挡不住游人的脚步,难怪经常爆满被限流,可见它的吸引力有多大。
老君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