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作为一名西安旅游爱好者,这个地方我来来回回去过很多次!
看着它从“默默无闻”的闹市冷门景点,渐渐变得有了些人气(这里主要指游客,本地人一直都知道这里)。往来游客虽然多了,但这里仍然可以称得上最适合西安人逛的地方——没门票、不拥挤,有历史、有底蕴,拍照也超级出片。
我挺喜欢这里的,所以有事儿没事儿就爱来逛逛。但万万没想到,即便来过这么多回,还是有我没发现的“”秘密”!
这里就是——西安都城隍庙。
城隍信仰起源于我国儒家思想,是“忠君爱民”正义精神的象征,其后逐渐与道教相融合,发展成为广受尊崇的道教神祇。城隍爷被奉为城市的守护神,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都建有城隍庙,并各自供奉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隍爷。据统计,明朝末年全国一共有1246座城隍庙!
西安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毕竟供奉的是守护城池的城隍爷,城隍庙一般都建在城市中心位置,西安都城隍庙也不例外。
都城隍庙具体位置在西大街大学习巷的东侧,距离钟鼓楼广场、回民街都很近。西大街边上有座牌坊,不过要走进城隍庙里面,得穿过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估计之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来城隍庙的游客并不多。
现在西安旅游热度越来越高,再加上“寺庙游”的兴起,来这里游客比之前多了很多。不过相对来说,依然算是一方“清静地”。
西安都城隍庙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冷知识”,比如它名字里有“都”字,代表了身份等级比普通的城隍庙更高一位;比如清朝大将年羹尧曾经拆了明代的秦王府来重修它。
建成后的都城隍庙“规模宏大,栋宇崇宏,雄伟壮观,甲于关中”,结果到了清朝雍正年间,被一场大火烧毁。当时年羹尧任川陕总督,就住在距离城隍庙不远的地方(如今大学习巷93号还保留着年羹尧故居遗址)。所以,年羹尧下令拆了明代秦王的王府,用王府的砖石、木料重修了这座城隍庙。
如今我们见到的西安都城隍庙是在2003年重修而成的,唯一保留的古建筑是重修于清代的主殿,琉璃覆顶、飞檐斗拱,悬挂的“灵昭三辅”横匾,是清朝乾隆皇帝所御题,西安的城隍爷纪信便端坐其中。
来过西安都城隍庙的游客,应该会对“你来了么”牌匾印象深刻。这其实是一句道家警语,意在提醒人们:在祈求城隍爷庇佑之前,应先扪心自省、检视自我。
实际上,“你来了么”只是开始,后面还还藏着一整部“连续剧”呢!
“你来了么”这块匾,悬挂在西大街边儿上的那座牌坊之上——那也是进入都城隍庙经过的第一座牌坊。
等你走进城隍庙,戏楼和大殿之间也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四柱三间牌坊,上面挂一块匾,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来了就好”。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内心也一下被击中了?别急,还有后续!
等你逛完城隍庙、走出仪门后,看到那块传说中的苏州太湖石“紫气东来”后,顺势朝前看,会见到对面仿古建筑上也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好了再来”!
“你来了么!” → “来了就好!” → “好了再来!”
这岂止是三句题字,简直是一部巧妙的“人间三部曲”啊!
道家文化就是用这样看似轻松、实则通透的言语,引人会心一笑,也让人心生反省——洒脱之中见智慧,有趣、有趣。
来过城隍庙很多次,我之前只看到了前两块牌匾,直到这次看见了第三块,那一刻,颇有种恍然大悟的惊喜感。
不知你们可曾留意到这精妙的后续?
最后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西安莲湖区西大街129号
门票:免费
交通:地铁6号线“广济街站”A1口出站即到。
周边:逛完都城隍庙,可以去它旁边的大学习巷逛逛,这里是老西安的美食聚集地,还有大学习清真寺(免费)、年羹尧故居遗址等人文景点。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