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洪娜娜(图片来源:泉州晚报资料图片,除署名外)
一种追逐“土味”的旅行选择,正悄然成为新风尚。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逃离浮华,转而走向质朴。他们不再执着于遥远的远方或精致的文艺想象,而是渴望走进真实、自然且充满温度的乡野生活,在接地气的风景中找回松弛与慰藉。
在泉州广阔的乡野之间,你可以漫步田林,亲手采摘、品尝乡野风味,入住当地特色民居,品味一杯“村咖”……这种强调“土味”体验与原真感的旅行,不仅能带来一场自由出走,更能满足城市旅人内心对“诗意栖居”最深切的向往。
体验采摘百香果的乐趣
游于田园 多重享受
田园环绕、溪水潺潺、水车悠悠转动……距离泉州市区仅45分钟车程的惠安县紫山镇官溪村,是一处藏匿于山水之间的“土味”旅游目的地。村子因流经境内的官溪得名,更以得天独厚的田园风光和慢节奏生活而声名远扬。官溪如一条碧带穿村而过,溪水两侧景致交织成趣:一侧是接连远方城市的高铁列车倏忽而过,另一侧则是广袤的治愈系稻田。每到9月,这片稻田便会披上金装,正是丰收与游览的最佳时节。游客可沿着田埂小路徐徐前行,耳边仿佛响起《稻香》熟悉的旋律,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稻谷的清香,微风轻拂,稻穗如浪,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在这里放低机位,无论晴雨,皆可成就一张充满故事感的“稻田守望”大片。
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
循着茶香深入安溪,来到千亩茶田环绕的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作为国内首个集茶文化展示、观光体验、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茶乐园,在这里可登上瞭望茶亭,层层叠叠的茶田如绿色波浪在脚下延展;跟随茶人穿梭于垄间,亲手摘下带着晨露的茶芽,在完成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成一罐好茶;步入艺术茶亭,回望千年的文化变迁,感受茶艺表演。这里不仅能享受视觉与嗅觉的双重盛宴,更能邂逅一场沉浸式的“土味”茶旅奇遇。
小朋友体验传统制茶工艺
若想邂逅另一种“土味”采摘乐趣,安溪县龙门镇翠坑村的宏森林农场便是绝佳去处。农场占地200多亩,大棚100多个,而眼下正值12亩阳光玫瑰葡萄的丰收季,一串串如绿色玛瑙般的果实垂挂在葡萄藤上,甜香四溢。“今天我特意来采摘葡萄,享受田园生活。”来自厦门的游客李美红提着刚摘的葡萄,笑意盈盈。
无独有偶,永春县吾峰镇吾中村路水坂家庭农场的芭乐园也迎来了热闹非凡的采摘季。从台湾引进的胭脂红软香番石榴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树枝。果农们穿梭在果树间,将饱满成熟的芭乐收入篮中,喜悦溢于言表。这些自然成熟的芭乐,果肉绵密、香甜多汁,成为游客们的心头好。果园里,孩子们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摘下心仪的果实。在这里,人们收获的不仅是触手可及的新鲜水果,更是在与自然的亲密对话中,寻得了置身田间地头最纯粹的快乐体验。
食于乡野 舌尖盛宴
在乡村旅游还能有寻味乡野的体验,给舌尖带来惊喜。
芥菜饭
永春醋猪脚
戴云山麓的德化水口镇,这里以原生态食材入馔,将山野风味与药膳文化巧妙融合。野生炒河虾入口清甜,水口鲇鱼汤鲜醇浓郁,熟地炖白鸭滋补养生。南安的乡村美味也不逊色,眉山乡的茶油鸡、灵芝炖土鸡,同样以其健康与滋补的特色吸引了不少“养生党”;蓬华镇的芥菜饭严选霜打过的鲜甜清香芥菜,与喷香软糯的米饭交融,让人直呼“回味无穷”;向阳乡的粉根和苦笋炒肉,则将田园味道发挥到了极致。而永春各乡镇同样藏着舌尖各色风味:桃城镇的醋猪脚用老醋炖至软烂,酸香解腻;东平镇的芋面线,面线弹滑,芋头酥香,黄花菜增添脆爽;蓬壶镇的肉羹汤,用猪前腿肉裹粉煮制,软嫩弹牙,搭配葱油拌面或炸粿,一口便尝尽人间烟火……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以最质朴的方式,为“土味”旅行献上最鲜活的味觉记忆。
而随着八月中旬开渔季的到来,这份源自山野的鲜美便延伸至蔚蓝海洋,“土味”探寻也随之变成一场与海风相逢的味觉盛宴。来到晋江深沪渔港,刚上岸的马鲛鱼被迅速处理,制成一碗碗弹滑鲜美的马鲛羹。鱼羹白嫩饱满、鲜香回弹,裹着晶莹微稠的羹汤入口,清甜的鱼肉与温润芡汁相融,回味悠长。地道的吃法是添一勺香醋,既化解稠腻,更提鲜点睛。正如闽南的顺口溜所言:“深沪水丸马鲛羹,翁某吃阿煞相争”,夫妻争食,足见其味之美。真正懂行的食客会点上一碗马鲛羹,再配一壶仔饭,才称得上不枉此行。壶仔饭作为深沪标志性小吃,以陶罐为器,底层铺卤味配料,中层填入炒香糯米,再浇上醇厚大骨汤慢蒸而成,吃起来润而不腻、鲜香交融,山海之味尽收其间。这些深沪人世代相传的日常滋味,没有精致摆盘,却诚意十足,它们就藏在渔镇的巷口、码头边的小摊,等着每一个愿意慢下脚步的旅人。
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浮山村,鱼签则是另一种承载着渔民智慧与岁月风味的“土味”美食。它以鳗鱼和当地称为“狗母鱼”的鲜杂鱼为原料,经过去头尾、除内脏、洗净取肉后,将纯鱼肉碾碎成泥,再加入地瓜粉与水搅拌均匀,碾压成片后蒸熟、晾干、切片,最终经日晒而成。鱼签既可油炸,香脆可口,也可入汤煮食,鲜味十足。早年因交通不便,渔民为保存海鲜,常将渔获制成鱼签,以便长期存放。每逢年关,渔民归来,便制作鱼签以备年货,甚至作为出海时的干粮。这一片片鱼签,不仅是大海的馈赠,更是一代代浮山人以智慧封存的时间之味。游人来此便可以“兜着走”,带回这份舌尖“土味”。
宿于山乡 品味“村咖”
远离城市的喧嚣,住进乡野的风景,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之所向”。
古厝改造为民宿,门口就是稻田。(陈起拓 摄)
“一座有风的小院”“从落地窗望出去,满眼绿意”“这里有城里见不到的星空和萤火虫”……位于德化县国宝乡佛领村的“山有福美”民宿,由百年古厝改造而成。尽管它隐于田间地头,却被不少网友发掘并了社交平台上。市民小苏在山乡民宿打卡后提到了自己的惬意感受,百年老宅门前就是开阔的池塘与稻田,“可以伴着蛙声入梦,随着鸟鸣醒来”。
在德化,还有许多藏在宁静村落中的宝藏民宿,可以让人真正体验“生活在别处”的悠然与治愈。“穗居”坐落在上涌镇曾坂村,这里能一览荷塘夜色、田厝等不同角度的田园风景。白天,你可以漫步山间小路,开启一场清新的有氧之旅;夜晚,与家人好友围坐户外庭院,在烧烤的香气与欢声笑语中,感受山村的别样活力。而南埕镇南埕村的南山舍民宿,则是集文化体验、轻食餐饮、住宿露营等功能于一体的居所,不仅设有茶座、陶艺室、画室等特色空间,建筑风格更是将传统韵味与现代简约巧妙结合,为游人带来富有文化韵味的旅居体验。
村庄内的休闲咖啡馆颇具特色
与此同时,咖啡——这杯都市生活的象征,也正融入乡野场景,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专程下乡打卡。乡野咖啡馆,已成为泉州乡村游的新型“流量密码”。在南安水头镇大盈溪畔,一片曾经的荒地摇身变为如今的“树岛咖啡”。这里保留了20棵原生龙眼树,树木郁郁葱葱、自成绿岛,“树岛”之名也由此而来。浓密的树冠如天然遮阳伞般展开,座椅散布其间,为从城市而来的游客提供了一处惬意的歇脚地。“在这里,找到了动漫里的田间咖啡馆,当一日村民真好。”市民林女士在分享的视频中这样提到。咖啡馆与农田仅一步之遥,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而治愈的田园画卷。
在大盈溪畔,还有一处将田园风光与消费场景结合的空间——以闽南红砖厝风格建成的“在发呆咖啡”小院。“我一来到这里,就被眼前的风景打动。”主理人何微微表示。她选择在此开设咖啡馆,不仅贩卖咖啡,更是在“贩卖风景”,让每一位来客在品味醇香的同时,也能沉浸于乡野的诗意之中。
放眼泉州,像这样既融合自然“土味”又充满新意的乡野咖啡馆正不断涌现:晋江梧林传统村落里,近十家隐匿于番仔楼、红砖厝下的咖啡馆,风情各异;泉州台商投资区浮石隐地的“stay salty咸”海景咖啡,凭海临风、意境开阔;安溪城厢镇的安K公路live营地,旷野咖啡传递着自由的气息……一杯咖啡的醇香,为乡村旅游注入全新活力,也让每一位奔赴而来的旅人,都能在心仪的“土味”场景中,品尝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黄冬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