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驾旅行从属于天气原因的,一个是避暑,一个是过冬。避暑是寻找海拔高的地方,过冬则没有太多的选择,只有去南方。
通常来说,影响气温主要有纬度、地形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的因素。气温随着纬度而变化,低纬度地区会比高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光热更多,直白地说,就是南方比北方热;第二个是地形因素,地形越高,气温越低;第三个是人类活动因素,造成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也就是常说的城市热岛效应。
夏天,其实哪哪都热。海南岛热,东北也热,三亚和哈尔滨相隔4000多公里,三亚35°C,哈尔滨同样35°C,差不了多少。而冬天就大不一样了,冬天的哈尔滨零下20°C多,冬天的三亚20°C多,两地温差达50多摄氏度。
所以北方的人会选择去南方过冬,去海南、去云南去两广。只要能有20°C以上,就温暖。
夏天避暑的选择就多了,海拔能有1500米的地方,就很凉爽了。按地理气象学概念,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1500米已接近10°C了,加之森林等小气候的调节,差不多就相隔了10°C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你所在的城市38°C,避暑的地方才28°C,隔10°C,是不是天差地别?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还有众多的山地,到了热浪滚滚的夏天,寻一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地方避暑,应该不是难事。
贵州六盘水被誉为我国凉都,海拔约1800米,今年我们疆藏云贵走了一圈,夏天落脚在六盘水避暑,立秋节气一到,天气就冷了,又转场到海拨1600米的毕节百里杜鹃。
有没有既能避暑又可以过冬的地方?这次我们在丽江住了24天,丽江海拔2400米,就是既能避暑又能过冬的地方。昆明海拔1900米,四季如春,被誉为“春城”,其实云南有很多地方是非常宜居的,只是夏天雨多。再一个,地处边埵,太远了。
如果就近的话,我们湖北也有许多可以避暑的地方,比如神农架和恩施,你只须记住一个硬性指标,达到海拔1500米的地方,肯定凉快。啰嗦一句,如果海拔超过了3000米,那就不是凉快,而是冷了,还会有高原反应。
避暑还有个容易忽略的时间问题,都说“热在三伏”,这话不假,但出伏之后的“秋老虎”甚至比三伏天还叫人难受。“立秋”在8月7日左右,“处暑”在8月23号左右,这段时间就是秋老虎。“白露”在9月6号左右,其实白露之前依然会很热,许多在外避暑的人在立秋或处暑后就返程了,殊不知,回到家,由于在凉爽的地方呆习惯了,35°C就热不可耐。所以,如果不赶时间,过了“白露”也就是9月6日之后再回家是最舒服的,这个时间点之后基本就没有高温了,这是我多年自驾避暑的一点感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