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行记·敦煌莫高窟实用攻略与见闻
敦煌,取“敦,大也;煌,盛也”之意,自汉武帝“据两关、列四郡”始,已承载2100余年历史。
敦煌,作为我的河西走廊之旅第四站,我亲探莫高窟,把值得留意的细节与“坑”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清晨八点,从客栈打车前往莫高窟景区,抵达时眼前已是人山人海,这热闹景象让我想起七八年前的九寨沟。
路上与女司机闲聊得知,她曾在莫高窟工作数年,因总记不住导游词才离职,还提到近两年游客比大前年少了不少——很难想象这里最火爆时会是怎样的盛况。
景区一处休息的地方,游客在休息或等车的时候可以观看莫高窟的宣传片,补习一下知识,非常的贴心。
在说说门票,莫高窟常规票每日仅6000张,堪称“一票难求”,不少游客需提前一个月预约。238元的票价包含《梦幻佛宫》《千年莫高》两场数字电影,以及旺季8个、淡季12个实体洞窟的参观资格,全程有讲解员带队深入洞窟。
应急票则是另一种选择,100元/人(含90元门票+10元往返交通费),不分淡旺季,每日同样6000张,“先到先得”,参观时需走2号展厅通道,与常规票路线区分开。
还有额外收费的特窟票,按线路划分价格:1号线45号窟、57号窟各200元;2号线275号窟、009号窟各200元;3号线156号窟150元、158号窟200元、159号窟150元;4号线320号窟、321号窟、420号窟各200元。
45号窟
156号窟
158号窟
现在把特窟资料提供给条友,喜欢看特窟的,可以提前补习一下相关知识,再去看。
这里给大家提个醒:若对佛学、佛像故事一无所知,不建议盲目打卡特窟。
参观石窟是不能拍照录像的。所以说,即便是常规游览的8个石窟,听完讲解后能“照猫画虎”说出5个大概内容的人,就已经很厉害了。如果真的感兴趣,建议提前做功课,才能更懂石窟画像里的内涵与意义。
在飞天塑像前,摆出飞天造型拍照的游客。
自娱自乐拍照的年轻女游客。
在莫高窟休息的时候,听到好几个讲解员为游客讲解同一石窟,果然是一模一样的导游词;某石窟建于唐代,佛像7米多长等等。
身着素衣的年轻姑娘,双手合十礼佛时,那模样虔诚又恬淡,仿佛真已勘破红尘纷扰,只余内心一片澄澈。
另外,景区的“披沙拣金——敦煌研究院馆藏文物撷英展”非常值得一看,它分为“梵书妙相”“晨间物华”“多元共生”“雪域天界”4个单元,共展出94件馆藏精品文物、24件手稿图书,能让人更直观地感受敦煌文化。
在复原窟参观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件事情。
洞内游客络绎不绝,不少人正围着导游认真聆听讲解。一对四五十岁的夫妇步入石窟,见正前方供奉着三面佛像,便双手合十,准备礼佛。
一旁,一位六十多岁的游客因专注于导游的介绍,并未留意到这对夫妇的举动,站立的位置恰好挡住了他们。没想到,这对夫妇当即面露怒色,神情间满是不悦。
真心觉得,礼佛本是修心向善之事,若因这点小事便动怒,即便身在佛门之地,恐怕也难悟其真意。
从莫高窟出来后,我打车去拍敦煌火车站,司机听说目的地是近途的火车站,虽有些不情愿(毕竟排队许久,都想跑远程多赚钱),但还是按时送我到了地方。途中,我看到他给工作群发语音报备“62xx,去火车站”,起初以为是为了防止绕路宰客,后来晚上从沙洲夜市打车返回时,和女司机聊起此事才明白:原来司机报备后,返程回到排队点仍能排第一位,这是对跑近途司机的补偿。这样人性化的管理,确实让人对敦煌出租车行业多了份好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