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水百草畔素有“太行山中的绿色明珠”之称,主峰海拔1983米,与北京百花山是“姊妹峰”。这里气候凉爽,昼夜温差较大,暑期最高气温为 22℃,因山上植被呈垂直带状分布,显现出 “同天同山不同季,同花同草不同开”的温差效应。千米以下的大片松林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千米以上白桦林密密匝匝,颀秀俊美。
从北京走京蔚高速,从百花山站下高速,经张马路转236省道,按照路标指引转向内部道路,下高速后大约行驶30公里,就可以看到一座古雅的牌坊横跨道路,“百草畔”三字古朴醒目。穿过牌坊,虽然广场的右侧有服务中心等设施,但离真正的景区入口,还需要行驶20分钟左右。
在右侧白玉栏杆下的停车场停好车后,沿着宽敞的石板路,来到游客服务中心的脚下。一侧是传统中式风格的建筑,木色窗棂与灰瓦屋顶,透着雅致。路旁绿树成荫,阳光洒落,光影斑驳。远处山峦被茂密绿植覆盖,郁郁葱葱,还有索道若隐若现,整体氛围清幽宜人。
宽敞的石板路尽头,是一段宽阔的石阶通向高处,两侧是雕饰精美的白色石栏。阳光穿过枝叶洒落,给石阶和周围绿植镀上一层暖光。石阶尽头,便是景区售票处。
验票之后,又是一座宽阔的石阶,两侧是带有雕刻的白色栏杆。石阶上方,是一幅百草畔云海的宣传画,周围绿树环绕,郁郁葱葱。
湛蓝天空中,朵朵白云悠然飘浮,下方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山体以青绿为主,间杂着岩石的纹理,尽显雄浑。山脚下,植被繁茂,绿意盎然,与远处的大山相互映衬,整体氛围清新自然,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山间的清爽气息。
云海宣传画的右侧是蚂蚁岭索道的上车站。网上介绍,这一段索道相对较短,建议步行登山。
云海宣传画的左边就是登山步道。百草畔的登山步道全程约12.5公里,需 5-6小时,从西侧入口开启旅程,沿途可游清凉谷享清幽,登蚂蚁岭观1米高蚁窝;路过4米高的风动石,其以凸面一点着地,似风拂即摇。到五指峰赏景后,前往空中花园、刺天峰及白草畔主峰,再从东侧栈道下山——出杜鹃谷。
步道多由石板、石阶铺就。周围树木林立,有白桦树等,枝叶繁茂,阳光洒落,光影斑驳。石阶旁石块堆砌,各类绿植点缀,营造出静谧清新的森林氛围。
步道两侧众多白桦树树干洁白,带着独特斑纹,挺拔而立。枝叶翠绿繁茂,阳光穿透枝叶洒落,光影交错。林间还有其他杂树、石块以及各类低矮植物,整体氛围清新自然。
步道穿过白桦林,在林中蜿蜒向深处延伸。周围树木葱郁,枝叶繁茂,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光影斑驳。整体氛围静谧清新,仿佛是一处能让人远离喧嚣、惬意漫步的自然秘境。
沿登山步道走了大约150米左右,山道旁十二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形成一个小观景台,称之为十二棵松。周围树林茂密,有松树、核桃楸、红桦等树木,遮天蔽日。沿登山步道登山大约四五分钟便可到达,在此可感受森林的静谧与清新。
十二棵松极具观赏价值。高大挺拔,身姿伟岸,高达 30 米,粗壮的枝干与宽阔伸展的树冠,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老树树冠呈独特的平顶状,与其他树木形成鲜明对比,造型别致,极具视觉冲击力。
穿过12棵松,登山步道继续在林中向上延伸,部分石阶落有枯叶,带着自然的意趣。周围树木林立,枝叶繁茂,阳光穿过枝叶洒落,光影交错。山道旁草木葱郁,石块错落,营造出静谧清新的森林氛围。
前行大约七八十米的林中,隐匿着一片繁茂的橡树林。林中橡树高大粗壮,树皮粗糙,尽显古朴质感。其叶片宽大,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每逢秋季,橡果挂满枝头,圆润可爱。
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用来充饥的橡子面粉,就是用这种橡籽磨制而成的。但是橡子面吃多后会引起消化不良,所以物质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食用了。橡树的树叶宽大厚实,是放养柞蚕的专门饲料。当地人把这种树叶晒干后喂猪,所以又叫它菜树。
橡树林是百草畔内颇具原生态气息的景观,分布在山地林间区域。这里的橡树多为落叶乔木,树干粗壮挺拔,树皮纹理粗糙且深邃,尽显岁月质感。这片橡树林与十二棵松相互映衬,周边还有多种树木共生,构成丰富的森林生态。
山道旁,溪水从布满青苔与枯叶的岩石间潺潺流下,形成小巧的瀑布。周围岩石形态各异,有的覆盖着翠绿苔藓,有的裸露着灰褐石面。各类植物环绕,叶片有绿有黄,与溪水、岩石相映。
登山步道开始变窄,穿行于林木之间,步道上面散落着枯黄的落叶,带着秋意的痕迹。周围树木林立,枝叶繁茂,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光影斑驳。山道旁草木葱郁,还有大块岩石伫立,整体氛围静谧清幽。
众多树木枝干挺拔,向上伸展,枝叶繁茂,绿意盎然。林间还生长着各类低矮植物,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洒落,光影交错。
登山步道蜿蜒向林中延伸,上面散落着枯黄的落叶,带着秋意的慵懒。周围植被繁茂,翠绿的枝叶与枯黄落叶交织,尽显自然生机。
溪水在布满青苔与落叶的岩石间潺潺流淌,形成灵动的小瀑布。岩石形态各异,有的覆盖着翠绿苔藓,有的裸露着斑斓石面。各类植物叶片或绿或黄,与溪水、岩石相映,仿佛是山林中一处灵动的自然秘境。
水流从布满青苔的岩石间倾泻而下,形成灵动的白色水带。周围树木枝干交错,有的横亘在水流旁,各类绿植繁茂生长。
山林间,溪水正欢快地在布满青苔的岩石间穿梭。岩石有的披着翠绿苔藓衣,有的露出温润石面,形态各异。枯黄、橙红的落叶星星点点散落,与潺潺流水、苍青石块相互映衬,宛如山林里一处灵动的自然小天地。
山林里,步道蜿蜒向上,石块铺就的台阶上,枯黄落叶星星点点散落,似给石阶披上了层斑驳的纱。两侧草木繁茂,翠绿的枝叶肆意生长,将石阶拥在怀中,树木也静静伫立。经过十几分钟的持续爬升,却有些难度。
前方的步道为石板铺设较为平缓,步道上散落着金黄的落叶,似给路面绣上了花纹。两侧植被繁茂,翠绿的叶片层层叠叠,将小径环抱。树木或挺拔或斜伸,阳光穿透枝叶洒落,光影在地上跳跃。
步道贴着山坡沿山势蜿蜒前行,溪水顺着山坡潺潺淌过步道,几块碎石垫脚倒也可以顺利通过。
过水之后,山道顺着山势继续向上延伸,步道上落满了枯黄的叶子,像是给步道铺上了层斑驳的毯子。旁边草木郁郁葱葱,翠绿的叶片挨挨挤挤,树木也挺拔而立。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在石阶上投下错落的光影。
山坡上繁茂的绿植簇拥着几簇黄芩的紫色小花。叶片翠绿,形态各异,有的宽大舒展,有的细长精巧。紫色小花在绿叶间绽放,如点点星光。阳光透过枝叶洒落,给这片绿意与紫花交织的小景,添了几分柔和。
石板铺就的山道静静地延伸,路面上散落着枯黄的落叶,似给小径缀上了自然的纹路。两侧草木繁茂,翠绿的枝叶交织成荫,树木或挺拔或斜伸。
透过步道旁的繁茂的枝叶,蓝天与白云相映,澄澈又舒展。群山被茂密植被覆盖,绿意浓郁,岩石在山间若隐若现,添了几分粗犷。
前方的步道蜿蜒向上,整齐的台阶被繁茂绿植环绕。翠绿的枝叶交织成天然的拱廊,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光影斑驳。一对老夫妻沿着步道前行,身影在绿意中移动,尽显山林徒步的悠然与惬意。
一根木质指示牌矗立在步道旁,指向不同方向,左转为上山步道,直行为蚂蚁岭索道的下行出口以及下山的步道。
步道顺着山势延伸而上,青条石块铺设的石阶质朴自然。周围树木林立,枝叶繁茂,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在石阶上投下斑驳光影。坡地间草木点缀,更显野趣。
这里便是蚂蚁岭下行索道的出口,这里距12棵松约有350米。木结构的出口为翠绿树木环绕,茅草顶的小亭、长条木凳。石板地面干净整洁,周围林木枝叶繁茂,阳光透过缝隙洒落,营造出清幽舒适的氛围。
沿步道继续上行,石板铺就的步道与石阶相连,向深处延伸。周围树木葱郁,枝叶繁茂,翠绿的叶片在光线里闪着生机。
随着步道的上行,茂密的丛林中架设着一些类似游乐设施的绳梯类设施。
步道一侧的山坡地面布满裸露的树根,相互交错,还有枯叶、石块散落,带着原始的野趣。周围树木林立,枝叶繁茂,绿意盎然,上方隐约可见一些林间设施的轮廓。
林中设施为景区设立在蚂蚁岭山林处的丛林穿越项目,距离蚂蚁岭索道上站仅为150米,这里环境清幽、森林植被茂盛、清凉舒爽。丛林穿越线路穿梭于茂密的原始森林间,沿途能看到高大挺拔的树木、形态各异的灌木 ,以及各类不知名的野花野草。脚下是自然形成的路径,或许还有裸露交错的树根,充满野趣。
丛林穿越是一项极具趣味与挑战的户外体验项目。此项活动源起于欧洲,至今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并逐渐成为一种引领户外休闲的新时尚!丛林穿越通过在林间设置并搭建各种难易不同、风格迥异的关卡课程,让参与者感受树上攀爬与林间穿越的超强刺激。
项目设有一系列木质平台、绳网、独木桥等设施,以及丛林漫步、A 形塔、丛林滑板、网上漫步、圆木板桥、走钢丝、X 形路、攀岩墙、坐秋千的关卡、轮胎摆渡等 20 余种刺激强度和角度各有千秋的关卡;需攀爬、跨越、平衡,考验体力与勇气。参与者要像丛林探险家一样,在树木之间辗转腾挪,克服种种障碍,最终完成穿越之旅。
在丛林穿越过程中,能呼吸到清新的负氧离子空气,聆听鸟鸣与风吹树叶的声音,远离城市喧嚣,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难忘的回忆。
丛林穿越项目已成为一种全新户外体验新方式,“空中” 探险过程,既能考验您的毅力、胆识、增强信心,又可以激发您的潜力,展现超前的勇敢机智。还可以亲近大自然、拥抱绿色,挑战自我心灵极限!
沿着丛林穿越山道向右前行,在阳光照耀下泛着微光,两侧树木林立,枝叶繁茂,翠绿的叶片将阳光切割成斑驳光影。
顺着步道前行大约一、二十米,一处观景平台被翠绿树木环绕。平台在绿树掩映中,眺望远方景致,尽享山林间的清幽与惬意。
湛蓝的天空中,白云如棉絮般轻盈飘荡。连绵起伏的山脉横亘眼前,山体被深浅不一的绿色植被覆盖,沟壑纵横间尽显雄浑壮阔。偶有几处裸露的岩石,为这葱郁之景添了几分粗犷。山脚下,隐约可见村落的轮廓,白墙灰瓦点缀其间,宁静而祥和,与自然美景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繁茂的绿叶层层叠叠,透过枝叶,远处山峦隐约可见,其上的岩石形态独特,宛如大自然的雕塑佳作。澄澈蓝天飘着几缕白云,与山间绿意相映成趣,尽显山野的自然之美与勃勃生机。
从观景台原路返回,路边的立有蚂蚁岭的介绍。此岭因遍布蚂蚁及土冢状的蚁窝而得名。蚂蚁个大体红,凶猛异常,属罕见的红蚁。如外界有震动或声响,蚂蚁瞬间便会倾巢出洞。红蚁是较为珍贵的无脊椎动物,对森林虫害的防治有极大作用;对人类也有食用价值,红蚂蚁泡酒能起到祛风止痛、通经活络、强筋壮骨的作用;对风湿病痛、手足麻木全身酸痛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丛林穿越的附近,有一片山胡林。山杨林生长于海拔 1300 米左右,位于森林中杨、桦、栎林带,杨树成林,环境清幽,其土壤为有机质含量的森林棕壤,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采伐后的次生林。其树干笔直,叶茂郁葱,层次分明。
山胡林树干笔直,叶茂郁葱,层次分明。这里空气洁净、清新,是难得的 “天然氧吧”。在此可以感受美丽的次生林带给您的活力,呼吸森林里散发的屡屡艾香。
一块大石上写着 “林海” 二字,周围是茂密的山胡林。树木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枝叶繁茂翠绿。
经过山胡林海,沿着林间步道继续前行,林间步道蜿蜒其中,两侧树木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翠绿,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光影交错。
步道两侧大片的辽东栎又称橡树,枝干粗壮,树皮纹理独特。叶片翠绿,在阳光照耀下,光影斑驳。作为重要的乡土树种,辽东栎适应性强,不仅能保持水土,还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与食物,是山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沿着穿行于辽东栎之间的步道继续前行,两侧树木枝叶繁茂,翠绿的叶片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枝叶交错如天然拱廊,还有110米便是著名的风动石。
风动石长 5.5 米,高约 4.8 米,形态恰似一个仰放的馒头,当地人称 “馒头石”。其庞大的体积仅以极小的两个支点支撑着,处于斜坡之上悬崖之边,还有三分之一体积探出崖外,着地面积不足其体表面积的千分之一,给人一种只需轻轻一推就会滚下悬崖的感觉。当山风吹来,林涛阵阵,树木摇曳,此石也好似随风而动,故取名“风动石”。
该石的构造成分为中生代火山基础上发育的安山岩,是火山活动的产物。对其体积之大、位置之险、成因之奇,人们众说纷纭。从而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堪称 “天下绝石”。
风动石的成因有几种说法:其一:此石为天外来客即陨石,自天上坠落于此。后经山体长期风化,该石却变化甚微而形成现在的状况;
二是:该石在形成时周边岩石还在坍塌之前,就滚放于此,后经地质变化形成了石下断崖及周围的斜坡,造成了这种搁置于悬崖边的险境;
三是:该石有一个古老的历史传说: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当刘秀被追至百草畔时,已饥饿难当,恰逢一道人施舍了一个馒头,刘秀刚要吃时,王莽的追兵已近,刘秀丢下馒头做诱饵,从此脱离了险境,后来这个馒头就变成了巨大石,所以当地人称 “馒头石”。又被称作 “幸运石”、“好运石”、“不倒石”。
(未完待续·览尽三山舒望眼,行穿百草浣尘襟)
(拍摄于2025-09-11)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