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有一座叫作“北国江城”的城市正快速崛起,它是东北地区最被看好的后起之秀城市,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总面积为27120平方千米,到2024年末时的常住人口总数达到349.48万人,吉林市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省市同名城市,吉林省之所以被称为吉林省,就是缘由吉林市。
吉林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建城始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夫余国前期都城,清康熙十五年,吉林将军府由吉林市迁出,到1954年省会迁往长春,吉林市作为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278年,吉林市之名来源于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池”,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城时所作《松花江放船歌》中提到“连樯接舰屯江城”,吉林市因此得名“江城”“北国江城”。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处于东北地区腹地,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接,西邻长春市、四平市,北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同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为邻,吉林市处在东北亚几何中心位置,有着连接东北三省的区位优势,这种优势使得吉林市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和经济发展纽带,按照中央批复的吉林省新规划,吉林市会同长春市一同推动全省发展,携手打造东北地区新的增长极,吉林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已经形成石化,汽车,冶金这些传统产业体系,而且创建起碳纤维,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这样的新型产业体系。
吉林市正积极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布局,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了相关发展规划,规划方向是完善吉林地区交通网络,提出了阶段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围绕长吉一体化发展战略,以长吉两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内容,加快长吉接合片区路网建设,规划有黑大公路吉林绕越线和珲乌高速公路一拉溪连接线建设,助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建设,构建“三横三纵”交通网络。
吉林市拥有吉林站、 吉林市内包含双吉站、吉林西站等铁路站点,长吉城际铁路、长图铁路等交通线路穿行在城市中,让吉林与周边城市实现了快速的交通连接,松花江从吉林市穿过,给水上运输带来了很大便利,四季通航的江流提升了物流贸易的灵活性和经济效益,借助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吉林市同国内外建立了联系,提升了城市对外交通的通达度,市内的交通主要依靠公交车、出租车和地铁,地铁线路覆盖了主要城区,对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吉林市教育体系完备性较为突出,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都有涉及,市内高校中东北电力大学以电力工程为特色学科,是吉林省重点高校,为国家电力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北华大学为吉林省综合性重点大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体现了吉林市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术和人才输出具有较强的基础。
这些高等院校给吉林市发展给予了人才与智力方面的支持,吸引了全国许多地方的学生来此求学,形成了浓烈的学术氛围,依靠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人才培养,促使当地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
吉林市教育资源包含传统学术教育、职业学校以及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多种体系‚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教育资源的多样性为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助力全方位的人才输出与教育发展。
吉林市有“雾凇之都、滑雪天堂”的美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吉林市景点中非常出名的,它是丰满、白山、红石三座水电站建成之后“一江三湖”风景的组成部分。北大壶滑雪场是亚洲滑雪的重地,雪道条数达74条,单体接待能力在亚洲排名第一,松花湖度假区连续8届世界滑雪大奖蝉联,新雪季两个雪场游客接待量创新高,全国领先。
北山公园是吉林市另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内部有佛、道、儒三教融合的北山古庙群,体现着吉林市宗教文化的多样性,龙潭山是吉林市历史上的名山,山上建有高句丽时期的龙潭山城,是高句丽王国北方的重要城池,近年来,吉林市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建设“东关市坊1907”等主题街区,提升13条特色街区品质,建成40余处景观设施,给游客带来了更多的旅游体验。
吉林市在工业城市的定位框架里慢慢冲破传统的角色设定,朝着现代化综合性城市的方向迈进‚长吉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时候,吉林市同省会长长春的联系越发密切‚一同助力长吉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形成,塑造东北地区新的增长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