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宁德正精彩
.
.
.
晚霞下的嵛山码头 刘超超 摄
东海之滨,闽东大地
一座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山海韵律
奏响文旅产业的华彩乐章
◆ 这里,山与海相遇,历史与未来交织,传统与现代共舞。
◆ 这里,山的坚毅和海的辽阔汇聚成发展的磅礴力量,正以“诗与远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 这里是宁德。1.3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4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承载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和人类文明的深厚积淀。
从碧海银滩到巍峨群山,从畲族风情到红色记忆,从鲜香四溢到茶韵悠长,宁德的文旅资源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正被精心串成一条璀璨的项链。
2024年,宁德接待游客首次突破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4.8%;游客总花费约700亿元、同比增长19.7%,双双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宁德上榜2024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TOP20、亲子滨海海岛游热门目的地TOP10,奏响文旅融合新乐章。
花竹日出
山海相逢 焕发经济新活力
宁德的海,是蜿蜒曲折的黄金海岸线。长达1046公里的海岸线上,散布着嵛山岛、三都澳、霞浦滩涂等自然奇观。其中,霞浦滩涂被誉为“中国最美滩涂”,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光与影的斑斓。
光影三沙 沈旻摄
当晨曦微露或夕阳西下,滩涂上映射出的绚丽色彩和渔民驾船在竹竿间的穿梭,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使霞浦成为了摄影的“圣地”,催生了当地民宿、餐饮、渔模等产业链,每年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话本霞浦,千鲜之城。霞浦持续构建摄影、民宿、餐饮等多元业态矩阵,赶海踏浪、低空飞行、沿海观光……霞浦已然成为滨海旅游热门地。
《海山仙都太姥山》黄碧娟
宁德的山,是巍峨灵秀的绿色宝库。“海上仙都”福鼎太姥山,素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闻名。山中360处奇景,108处岩洞,鬼斧神工。作为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景区依托奇特的自然景观及深厚的茶文化、民俗文化,带动餐饮、住宿及休闲消费。
在开发的同时,景区不断完善服务措施,加增室外扶梯、登山轨道车,引进外骨骼智能登山设备,实现了品牌增值与消费升级。
《九龙漈瀑布》李洪元
霞浦滩涂和福鼎太姥山皆为宁德近年来文旅产业持续壮大的有力写照。宁德依托山海资源,聚焦打造中国东南沿海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全面实施文旅经济提升“十百千”工程,着力培育避暑走廊·24℃清凉密码、赶海踏浪·黄金千里岸线、寻茶问道·双世遗茶脉等旅游精品线路及主题产品,全面提升“吃住行游娱购”全链条品质和“来宁德看什么”旅游辨识度,让八方来客在领略宁德山海胜景中感悟文化之美。
为做热做旺文旅消费,宁德还出台《宁德市文旅促消费六条措施》《宁德市民宿旧房装修补贴方案》及演出经济方面扶持措施等,面向旅行社、自媒体及来宁游客发放超百万元奖励,激发文旅消费热潮。
图源丨文旅霞浦
当下,宁德文旅经济稳中向好
数据可验证——
今年6月,福鼎市、屏南县、福安市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霞浦县获评“全国县域自驾游标杆县”。
同月,途牛旅游网发布《2025端午出游消费盘点》,宁德上榜全国热度增长显著目的地TOP10。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6月宁德市在线旅游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3.34%,在线旅游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3.7%。
2025年上半年,宁德全品类旅游产品订单总销售量同比2024年上半年增长16.66%,订单出游总人数同比2024年上半年增长15.87%,订单总量同比2024年上半年增长9.08%。
文化作底 塑造文旅新灵魂
头戴“凤凰冠”,身着“凤凰装”,一曲采茶歌,畲韵传四方。
9月10日,“闽东之光·凤鸣九皋”——福建宁德八都畲族文化展亮相北京时装周。展览以“文化之声”展示华美“凤凰装”以及畲族彩带、银饰、茶叶等多种独具畲族文化之物,同时在展览活动中唱响春晚同款“凤凰之声”。
蕉城畲族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文旅名片
宁德市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畲族人口约占全国的1/4。《摆脱贫困》中指出畲族文化是“闽东之光”的一个闪光点,要通过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
宁德牢记嘱托,振兴畲族文化。畲歌婉转,以独特的“双音”唱腔和创新畲歌传承民族记忆;畲族服饰色彩绚丽、绣纹精美,承载着民族的审美与信仰;畲族银器精湛细腻,錾刻出畲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乌米饭、菅叶粽等畲家美食夹杂着山野清香,传递着山哈的智慧;“三月三”等节庆盛典更以歌会、舞蹈、民俗展演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畲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新韵,推动畲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图源:福建档案
畲族文化只是“闽东之光”的璀璨亮点之一。宁德,人文风韵独具。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柘荣剪纸名扬四海,福鼎白茶、坦洋工夫飘香万里,畲族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信俗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共生。
为延续文化根脉,宁德制定出台了《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宁德市木拱廊桥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从立法层面规范和保障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积极申请非遗项目,守护民族家园。
黄谷上 摄
2024年,福鼎白茶、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入选最新一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成功转名录案例。各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也居全省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还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有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与发展路径的转型升级,让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绽放新光彩。
屏南县甘棠乡巴地畲村上演“火凤凰”民俗表演 柳明格 摄
“宁德文物”小程序便是其一。“宁德文物”以数字存储形式全面整合各类文物资源数据,打造微缩版的宁德文物“百科全书”。平台已收录869处不可移动文物、600件(套)可移动文物、109个视频音频节目、15个文博场馆,为用户提供欣赏、游览、研究等多元服务,实现文物资源智慧导览。
此外,宁德还实施木拱廊桥数字化保护项目,对11座国保单位木拱廊桥开展精细化测绘,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既精准记录和保存文化遗产,又为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推动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对馆藏珍贵文物开展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建设博物馆藏品智慧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促进文物藏品资源安全利用;建设“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云小镇”平台,开设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馆、中国木拱廊桥营造技艺馆、柘荣剪纸馆等VR线上三维虚拟展馆,还原非遗的鲜活生命力。
木拱廊桥制作技艺 谢文清 摄
多元融合 开启发展新境界
夜幕降临,位于东湖之畔的“东湖之星”游船满载游客启航。“东湖之星”是宁德市首艘电动观光游船,总长27米、宽6米,是福建省首艘获得中国船级社“绿-3”标志的电动船舶。
区别于传统的游船,“东湖之星”运行时,没有刺鼻的汽油味,也没有隆隆作响的轰鸣声。游客乘船,或静静品茶观景,或倚栏望月畅想,真正体验了一番“人在画中游”。
“东湖之星”
当观山阅海从海上转到空中,又是另一种体验。现下,在霞浦大京景区,一种全新的观光视角——俯瞰山海正被游客解锁。
这是继霞浦三沙飞行基地之后的又一低空飞行项目。航线设5条,根据航线长短,沿途可观赏大京沙滩、丹湾、下尾岛、高罗澳等景点,将古堡的沧桑和海岛的壮阔尽收眼底。
图源:宁德旅发
如“东湖之星”游船和低空飞行,业态不断创新和丰富是宁德文旅产业发展向新向好的秘诀之一。近年来,宁德投运“山海交响号”游轮、“东湖之星”纯电动观光游船,开通霞浦三沙至北礵、宁海村至金蛇头村等航线,打造福安宁海村、蕉城金蛇头村、虾荡尾七彩渔村、霞浦东壁村等网红渔村,布局霞浦海边书·咖啡诗空间、丹湾洞见·蓝零碳空间、云漫小皓湾度假营地等新空间,成功构建一幅幅“处处皆景,业态融合”的文旅新图景,激活文旅消费新活力。
同时,沿滨海岸线、交通干线沿线和重点景区周边布局“百个金牌旅游村”,实施乡村旅游项目近千个,形成了屏南龙潭村“古村落+文创”、霞浦东壁村“摄影+民宿”、福安坦洋村“茶叶+旅游”、寿宁下党村“研学+旅游”等发展典型,打造农文旅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宁德样板。
天空之城民宿
再美好的风景也需要被看见,宣传推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去年4月,2024“闽东之光 星耀东方”首场宁德文旅专场直播推介会在上海东方购物演播厅精彩上线。推介会一经推出,市场反响热烈。首发团在开播十分钟内即售罄成团,直播时段即获直签订单超百单,销售金额超30万元。
今年6月,宁德受邀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中国文旅大联欢》直播活动,向全国观众推介宁德,总话题阅读量超2.28亿。
福鼎市牛郎岗海滨旅游度假区
周宁禾溪村古民居
在山海相逢的天然优势基础上,宁德文旅产业正沿着融合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行。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相得益彰,传统业态与创新模式相互促进,正在推动文旅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未来,宁德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让山海之美与文化之韵在产业振兴中交相辉映,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闽东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