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隶属于河池市,由当时河池地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以及南宁地区的边缘结合部组成。大化不仅是世界瑶族文化之乡,同时也是中国观赏石之乡,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化彩玉石以皮细、色艳、质硬、形异而著称,这个新石种成为当今中国最热门、最名贵的观赏石。2007年10月获得“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中国最佳全域旅游休闲目的地,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大化奇美水城景区、大化红水河百里画廊景区、大化岩滩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滇桂黔边纵队桂西区指挥部旧址、“夜街”景区、水岸廊桥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达吽小镇被命名为“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被列为广西重点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全县有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广西3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4家、广西3星级以上农家乐6家等一大批旅游景区(点),以及一批旅游名店、桂菜名店、广西名菜、广西名小吃。#广西#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今大化县域始属桂林郡辖地。
初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大化县域时属郁林郡定周县(治今宜州市)地。
三国时期,今大化县域仍属郁林郡辖地。
南北朝时,今大化县域属郁林郡地。
隋代,今大化县域属郁林郡地,治所今贵港市内。
唐代,今大化县域分属羁縻思恩州地和田州地。
五代十国时,沿袭唐代建制。
宋代,今大化县域分属右江道羁縻田州地和羁縻思恩州地。
元代,今大化县域属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思恩土州地。
明嘉靖七年(1528年),置都阳土巡检司,隶属思恩府(治今武鸣县府城镇)。与同年置的安定、兴隆、那马、旧城等土司管辖今大化县域,都阳土巡检司司治在今都阳镇都阳街。
清代,沿袭明代建制不变。但今大化县城大部分属百色直隶厅恩隆县管辖,今板升乡时属庆远府东兰州管辖。
民国1年(1912年),都阳土司改隶武鸣府。2年(1913年),都阳土司隶属邕南道。民国3年(1914年),都阳土司改隶南宁道。民国4年(1915年),域内贡川乡属那马县石塘区团、共和乡属那马县州圩区团、大化镇大部属隆山县西区团。
民国5年(1916年),都阳、安定两土司及兴隆司和恩隆县边缘区域,合置成立都安县, (县治才圩,今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隶南宁道。
1987年12月23日,国务院以国函〔1987〕208号文件批准成立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域由都安、巴马、马山3县的边缘结合部组成,隶属河池地区。1988年10月20日,自治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县治大化镇。2002年10月,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改属地级河池市。
行政区划
明嘉靖七年(1528年),都阳土巡检司辖“中团一城头”。明万历中期辖5城头、2陇、14峒、3内庄、58村。清初,都阳土司领地扩展至六个城头。清嘉庆年间,辖地分为上段五团和下段三团(民国4年,下段地划归果德县,即今平果县)。今都阳镇、六也乡、雅龙乡的全部,岩滩镇的棉山、六说、吉发、下皇等村,北景乡的平方、江栋、六华、汉达等村,七百弄乡的弄合、弄腾、弄雄、弄京、戈从、古竹、弄呈等村,属都阳土司辖地。清康熙年间,安定土司派兵入侵都阳土司辖地,西陇(今雅龙乡大部分村)被安定土司占据。
今大化镇的大化、荣华社区和凤翔、仁良、上旗、景山、流水、亮山、春兴、双排、达悟、大调、敦肃等村地域,明属田州辖地,名乌龙峒,清末属恩隆县管辖, 称下恩里三都。
今古河乡的全部和七百弄乡的弄良、保上、弄平等村,明清属兴隆土司辖地,司治在今马山县林圩乡兴隆粮店附近。
今百马、古文、江南乡地域,明清属旧城土司辖地,司治在今平果县旧城乡。
今贡川、共和乡地域,明属那马土司辖地,司治在今马山县周鹿镇周水村周上屯。清同治九年(1870年),废那马土司置那马厅,属那马厅辖地,厅治在今马山县周鹿镇石塘圩。
今板升乡全部和北景乡的板兰、弄冠、安兰、可考等村地域,属东兰州辖地。
都安属地 民国5年(1916年)4月,今都阳、六也、百马、古河、雅龙、七百弄等乡(镇)的全部,大化镇的大化、荣华社区和凤翔、仁良、上旗、景山、流水、亮山、春兴、双排、达悟、大调、敦肃村,岩滩镇的棉山、六说、吉发、协合、下皇村,北景乡的江栋、六华、汉达、平方村,为南宁道都安县属地。
民国14年(1925年),都安县的属地大化区、豆也区、古河区、镇江区、都阳区、定岩区、山脚区、西上区等八个区在今大化县境。
民国22年(1933年)冬,在今大化县域的都安县8个区合并组成都兴区,区治设于古河街,辖棉山、镇西、都阳、古河、六也、三合、鸣凤、大化、镇江、登排10个乡。此外,七百弄乡由高阳区(区治设于高岭圩)所辖。次年初,镇江、登排2乡(今百马乡)划归平治县(今平果县)。
民国35年(1946年),都安县在今大化县域的有9个乡92个村931甲。
平治属地 民国23年(1934年),今大化的百马乡(当时称镇江、登排乡)、江南乡分别从都安县、恩隆县划归平治县。是年,平治县辖管14个乡中,属今大化县域的有江南乡、中山乡、镇江乡、古文乡4个乡。
东兰属地 民国元年(1912年),今大化辖地的板升乡和北景乡的安兰、板兰、可考村时为东兰县都彝哨辖地。民国22年(1933年),为东兰县都爱区板升、大同等乡所辖。民国27年(1938年),今板升乡和安兰、板兰、可考村属东兰县南区所辖。30年(1941年),为东兰县板升乡、大同乡所辖。
那马属地 民国元年(1912年),今大化辖地的贡川乡属那马县石塘区团所辖,共和乡属那马县州圩区团所辖。
隆山属地 民国4年(1915年),今大化镇的古感、坡了、红电3个村(社区)属隆山县西区团。民国10年(1921年),改属为举贤乡。民国22年(1933年),改属民治乡。
万冈属地 民国24年(1935年)1月,今大化县域的羌圩、乙圩2个乡的全部和岩滩镇的常吉、古龙、东扛3个村由恩隆县划归万冈县,今北景乡的那色、京屯2个村由凤山县凤凰乡划归万冈县。
都安瑶族自治县属地 1955年12月15日,都安瑶族自治县成立。都安县共设24区,区下设乡,其中在今大化县域有大化、雅龙、都阳、七百弄、六也、江南、百马、板升8个区。
1958年8月,撤销区、乡建制,成立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都安县共设13个人民公社,其中在今大化县域的有火星人民公社(今七百弄乡)、板升人民公社(今板升乡)、五星人民公社(今雅龙乡)、红专人民公社(今六也乡和大化镇北的13个村、社区)、红阳人民公社(今都阳、百马、古河、古文、江南乡)。
1959年7月,13个人民公社改为28个人民公社,其中在今大化县域的有大化、都阳、板升、七百弄、六也、雅龙、江南、百马8个人民公社。
1962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恢复区、乡建制。
1964年,将板升区所辖的板坡、信河、弄兰、永安4个乡划归东兰县。
1965年秋,将百马区所辖的龙眼乡划入马山县。
1968年3 月,区改为公社。
1984年11月,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
1987年6月将村委会改设在自然村,建制村改称村公所。8月,都阳乡析出7个村公所成立棉山乡。当年,都安县共有32个乡(镇),365个村公所,5个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其中在今大化县域的有9个乡,107个村公所, 1个居委会。
巴马瑶族自治县属地 1953年4月,撤销万冈县建制,将地域分别划入田阳、田东、凤山、东兰4县。今大化县域的羌圩、乙圩乡和岩滩镇的常吉、古龙、东扛3个村划归田东县,北景乡的那色、京屯村划归东兰县。
1956年1月,巴马瑶族自治县成立。时属田东县今属大化县域的羌圩、乙圩乡和岩滩镇的常吉、古龙、东扛3个村和时属东兰县今属大化县域的北景乡那色、京屯、弄冠、板兰、安兰、可考6个村划入巴马县。
1965年8月划入河池地区。
1980年,巴马瑶族自治县共辖9个公社(镇)123个大队,其中在今大化县域的有20个大队。当时属东山公社的有弄冠、板兰、安兰、可考4个大队。属凤凰公社的有那色、京屯、巴追、巴岩4个大队。属羌圩公社的有羌圩、那良、洪筹、健康、东扛、古龙、常吉、乙圩、果好、常怀、坡马、艾圩12个大队。
1984年9月,撤社建乡,板兰乡从东山公社分出成立。
1987年8月,乙圩乡从羌圩乡分出成立。
马山县属地 1951年7月1日,那马县和隆山县合并成立马山县。马山县共辖10个区,今属大化县域的大化镇红电社区和坡了、古感村,当时属古感乡,划归第二区,共和乡划归第八区,贡川乡和大化镇的城内、龙马划归第九区。
1985年,马山县共辖15个乡镇169个村,其中在今大化县域的有22个村。当时属古感镇的有古感、坡了2个村,属贡川乡的有红柳、龙眼、龙勒、贡川、龙江、什陇、清坡、城内、龙口、龙马、等宦11个村,属永州乡的有共和、弄亮、弄乐、水力、古乔、中良、颁桃、碧草、皂江9个村。
1988年,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时,下辖大化、都阳、岩滩3个镇和贡川、共和、百马、古文、江南、羌圩、乙圩、北景、板兰、板升、七百弄、镇西、雅龙、六也、流水15个乡;其中大化镇由都安瑶族自治县析出的大化乡和马山县析出的古感镇古感村、红电街、坡了村撤并而成,岩滩镇由都安析出的棉山乡、巴马析出的羌圩乡古龙村和东扛村、乙圩乡的常吉村合并而成,都阳镇为撤乡建镇;共和、古文、北景、镇西、流水为新建乡,其余为沿袭原分属各县的乡级建置。
1989年,从百马析出4个村增设古河乡。
2005年6月,撤销流水、镇西、板兰3个乡,分别整体并入大化镇、雅龙乡、北景乡,同时将贡川乡的龙口、龙马、城内3个村划入大化镇。
到2005年底,全县辖有大化、都阳、岩滩3个镇和贡川、共和、百马、古文、古河、江南、羌圩、乙圩、北景、板升、七百弄、雅龙、六也13个乡。
2007年,大化瑶族自治县辖大化、都阳、岩滩3个镇和贡川、共和、百马、古河、古文、江南、羌圩、乙圩、北景、板升、七百弄、雅龙、六也13个乡。2015年,全县辖大化、都阳、岩滩、北景4个镇和贡川、共和、百马、古河、古文、江南、羌圩、乙圩、板升、七百弄、雅龙、六也12个乡。
2008年全县共辖3个镇,13个乡,156个行政村,3980个自然屯,2007年末总人口42.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8万人。大化瑶族自治县是个以瑶族、壮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县份。
2016年底,全县辖大化、都阳、岩滩、北景4个镇和贡川、共和、百马、古河、古文、江南、羌圩、乙圩、板升、七百弄、雅龙、六也12个乡,共3个社区,155个村,3234个自然村,3999个村民小组。
2020年全县幅员面积2716平方公里,辖13个乡、3个镇、155个行政村、3个居民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化瑶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365001人。
2022年大化瑶族自治县辖12个乡,4个镇:大化镇、都阳镇、岩滩镇、共和乡、贡川乡、百马乡、古河乡、古文乡、江南乡、羌圩乡、乙圩乡、北景乡、板升乡、七百弄乡、雅龙乡、六也乡。
大美广西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