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昨天和大家一起去逛了西安大学习巷里的西大寺,游记最后我卖了个关子,在西大寺斜对面还有座99%的西安人都不知道的名人故居,它的主人可是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你猜到是谁了吗?
没错,这里就是——年羹尧故居。
年羹尧!绝对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吧!
即便平时不太关注历史的朋友,也肯定在众多影视剧里听过他的名字。比如《甄嬛传》里华妃的哥哥就是年羹尧。
这么一位历史风云人物,他的故居还地处西安最热门的闹市,为什么就连很多老西安都不知道呢?
原因很简单,也颇为遗憾:这座曾经的豪门大院已经成了一个民居大杂院,只剩零星的木雕、石刻,见证着它的辉煌历史……
如果不是特意来寻访,往来行人很难注意到,在石家包子隔壁的大学习巷93号的所在地,竟然曾经是座恢宏气派的将军府邸。
穿过楼道进入“将军府邸”的第一眼,是有些失望的。
它太有烟火气了,甚至显得有些拥挤、杂乱。院子里随意摆放着自行车和摩托车,晾衣绳上挂着床单和被罩,空调外挂机发出嗡嗡的运转声,房间里还时不时传来电视的声音……任谁看了都是座普通的民居院子,要不是门外墙壁上挂着的“年羹尧故居遗址”的牌匾,我真怀疑自己走错地方了呢!
西安年羹尧故居是当年年羹尧任川陕总督时修建的,整体建筑坐西向东,呈纵向三进式结构,是典型的中式传统民居建筑。
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座故居依然保存完好,曾获评“西安十大古宅”之一,是西安城里极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之一。
不过,宅院前两进的院落已经废弃(据说是因为失火),只剩下第三进院落还保留着——现在从大学习巷走入的,其实是年府原本的最后一进院子。
虽说第一眼感觉很像普通的居民院子,但环顾四周,我们依然能看到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以及岁月沉淀留下的历史印记。
右手边的上方,是一个坐南向北、七八平方米的戏台。眼下已经破败不堪了,但屋顶残存的木构架勾勒出它昔日的轮廓。
其余的三面,是老式的二层厢房建筑。眼下一层都已改建成现代房屋了,只有二层房屋外侧的木质雕花和彩绘装饰还依稀可见。
穿过这个院子,有一条堆满杂物的通道,走到尽头是一个锁着的木门。
我们原本以为里面是一户人家,折返时,遇见一位住在这里的大叔,和大叔聊了几句才知道:木门进去是原来就是年羹尧故居的第二进院子。
据说早几年第二进院子还能进,后来因为大火烧毁,里面都废弃了。出于安全考虑门才锁了起来。
查资料的时候,我找到了《西安日报》2017年的一篇报道。当时记者采访的很详细,他曾经进到了第二进院子,“四周为两层阁楼相拥,共有三十多间房屋,房屋建筑精细”。
而八年之后,我们只能从最后一进院子的蛛丝马迹,寻找这座将军府邸最后的印记了。
下一次再见,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西安城墙里还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而后,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开发与老城改造,它们也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中……西安的城墙之内,有文物古迹,却鲜少再有保存完整的民居建筑了。
如何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与老宅保护中寻求平衡,始终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与探索的永恒课题。
如今,年羹尧故居遗址内依然居住着7、8户人家。这里不是景点,不推荐专程前来。对人文遗迹感兴趣的朋友,路过时可以来逛逛,但请注意不要喧哗,不要打扰住户的生活。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