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灌阳县城南门街的尽头,就是南门码头。
小江在南门码头处设置了一个泄流口,以前小江超过一定的水位,就从泄流口排入大江,后来,小江的后半段由于淤积严重,渐渐地不通水,南门码头,也就成为小江的终点。
在灌阳没通公路之前,南门码头恐怕是灌阳县最重要最忙碌的交通枢纽,没有之一。
记忆之中的南门码头全是由青条石铺就,条石做成的台阶宽而矮,临近水面的一级更加宽敞,约有一米,方便行人上下。
台阶上行人上上下下,不知有多少双脚走过,天长日久,柔软的鞋底,竟然将坚硬的青石板,磨蹭得光滑锃亮,台阶的棱角,也早已被打磨成圆弧状。
1951年11月13日,灌阳第一条公路全灌(全州-灌阳)公路建成通车。
随着陆上交通的兴起,水上交通的没落,南门码头渐渐地沉寂下来,失去交通枢纽地位的南门码头,成了一个单纯的水埠头。
清晨时分,会有人来南门码头挑水,桶中的水,随着台阶起伏,一步一荡,总有些许的水越晃越高,终于越过桶壁的拦挡,砸落在石阶之上。
随着天色渐亮,南门码头也越来越热闹,洗的洗衣,洗的洗菜,你方洗罢我登场,南门码头开始变得络绎不绝起来,直到中午时分才逐渐停歇。
临近傍晚,南门码头才又似苏醒过来,小孩子们三五成群,到南门码头边洗澡。偶尔还有人在码头上杀鸡剖鸭,当清洗鸡鸭内脏时,强烈的腥味会吸引一大群小鱼前来觅食。我曾与鱼群共游,想徒手捉住几条小鱼玩玩,然而,小鱼的灵活性总是远超我的估计,挥舞的双手在水中徒劳地做着无用功。
除了光滑的青石板,南门码头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那株歪脖的枫杨树。
枫杨树长在台阶的中间,临近水面的地方。
枫杨树很老了,不知是先有码头,还是先有树。
枫杨老得甚至连树都空了心,在根部形成一个大大的树洞。
老枫杨并不茂密,树枝已很少,集中在顶部,到了夏天,树上会挂满一串一串的花,花的样子,有点像涂上绿漆的糖葫芦。
斑驳的树皮上,有时还会爬着几根小虫,拇指般大小的小虫身材柔软,长有许多小脚,我们常常捉来小虫,将之开肠剖肚,从肚中会拉扯出长长线,因此,我们称之为扯线虫。
老枫杨长在江边,歪歪斜斜地伸向江面,大孩、小孩把它当成一个天然的跳台。顺着树干,我们能轻易地爬到树干中间,从树上一跃而下,砸入江中,这是小孩子勇武的表现。
有技艺的小孩,会在跳水时加一个翻跟头的动作,来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我曾经有样学样,也想来一个花式跳水,可惜协调性不佳,姿态没控制好,头直直地入水,差点撞到江底的石头,搞得我再也不敢尝试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许是一次大水之后吧,老枫杨倒了,最后不见了。
没了老枫杨的南门码头,看上去光秃秃的,顿时失去了美感。
就像人的眼睛,失去了光泽。
时光进入2000年,因建设滨江西路和大市场改造,古老的南门码头被拆了,现在那个地方,变成一道高高的防护堤,旁边,又新建了一个南门码头,而小江那个泄水口,还保留着,小江的江水,依然不停地往大江倾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灌阳人在灌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