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哈达火山群,6号火山裸露的黑色火山岩呈现出一种仿若月球或火星地表的风光(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从北京城区开车前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行政中心——集宁区,大概四五个小时车程。一路上,道路两旁的高楼逐渐被群山和草原替代,从喧嚣转为宁静,窗外的景色也由灰转绿。跨越气候区,最直接的体感是从闷热的“蒸笼”进入舒爽的“天然空调房”,打开车窗,清风迎面。
草原上的风车矩阵(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乌兰察布位于北京“高铁2小时经济圈”内,乘坐高铁仅需1小时40分钟就能到达,比很多北京上班族的通勤时间还要短。再加上它地处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凉爽、通风,享有“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美誉,吸引了不少游客。
一对小牛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到达的第二天,我们前往国内海拔最高、保存最完好的高山草甸草原之一——辉腾锡勒草原。“辉腾锡勒”在蒙古语中意为“寒冷的山梁”,即便是盛夏时节,这里的风也透着股清爽的凉意。为了更好地欣赏沿途风景,我们避开拥挤的高速,选择了被誉为“草原天路乌兰察布分路”的科凉线和集那线。汽车穿行在草原腹地,辽阔无垠的绿色一直铺展到天边,与蓝天白云相互交融,如诗如画。
科凉线沿路设有多个观景台和停车带,吸引我们第一次驻足停留的是两头正在吃草的小牛犊。看到有人接近,它们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又若无其事地继续享用美餐。
空荡荡的三岔口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另一拨游客也凑了过来,想跟牛犊合影,谁知它们一齐转过身去,露出圆滚滚的屁股。这恶作剧般的反馈,激起了游客们更浓厚的兴趣,而牛犊已经不慌不忙地走向远处。
我们继续前行,途经三岔口村。村里的主干道上空无一人,路两旁白色的平房空空荡荡。据村民朱姐介绍,这些房子已经空置多年,房屋的主人们随着村里的水泥厂、火车站和学校陆续搬走了。
56岁的朱姐和丈夫在三岔口村经营一间杂货铺,她的店铺是整条街唯一还在营业的店面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56岁的朱姐和丈夫在村里经营一间杂货铺,铺子的前身是供销社的门店。1994年,朱姐下岗后和丈夫贷款买下了它,主要售卖零食、烟酒和日用百货等。朱姐的店铺是整条街唯一还在营业的店面,她感叹,“我这个年纪在这里已经算年轻的了,没有年轻人了。我是因为这个店才留下来,要不然也走了。”
“风”(草原)与“火”(火山)是乌兰察布的两个核心元素。与静寂的辉腾锡勒草原相比,乌兰哈达火山群更加热闹和商业化。
乌兰哈达火山群之8号火山(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在这个天然的“火山博物馆”,一座座火山如巨人般屹立在草原上,向人们展示着地球的沧桑变迁。其中,6号火山最具特色,裸露的黑色火山岩呈现出一种仿若月球或火星地表的风光。游客们穿上租来的宇航服,手持彩烟棒,以火山为背景,就能获得一张“星际漫步”的打卡照片。虽然面部被头盔遮住,无法辨认出谁是谁,但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短暂地“逃离地球”,抵达一个想象的彼岸。不远处矗立着航天器模型,上面写着宣传语:“这辈子,到不了火星,那就来趟火山吧!”
一名游客在谷力脑包火山地质遗迹上留影(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火星”和“火山”的结合,创造出从地质奇观到星际旅行的沉浸式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但拥挤的车流、喧闹的叫卖声和彩烟棒挥发的刺鼻气味,让我们只想赶快离开。
暴雨来临前的乌云(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车子驶离充满人气的“目的地”,窗外很快又是一片苍茫,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地散布着,远处是缓慢转动的风车矩阵。再远处,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像一颗颗撒在绿绸上的玛瑙和珍珠。
辉腾锡勒草原上的向日葵花田(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乌兰察布位于中原与漠北的交界处,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融合之地。相关数据显示,乌兰察布市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2024年末常住人口为158.07万,呈逐年下降趋势。
傍晚时分,“乌兰察布之夜”主干道上的游客。“乌兰察布之夜”是一个集“夜食、夜游、夜秀、夜赏”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街区(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我们入住的酒店位于新城区,2024年刚开业,酒店主管董经理从呼和浩特被调派来乌兰察布负责运营。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她明显感到这里“不太好招人,特别是年轻人”,有时一个岗位招聘信息发布出去,半天没有人来应聘。“但只要是被招上(的员工),都很踏实肯干,从不喊苦喊累,也不太计较薪资报酬,感觉这里的人很淳朴。”
“乌兰察布之夜”街区的文化表演。街区内设有多个舞台和点位,定时上演民族歌舞、杂技、巡游互动等节目(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据董经理的市场调研和观察,2025年,乌兰察布的旅游旺季持续时间比较短,大概一个多月,酒店的入住率不及去年,这可能跟今夏内蒙地区古强降雨频繁有关。
旅拍店前展示着民族服饰(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夜幕降临,酒店附近的街道冷冷清清,成排的高楼也都黑着灯,只有美食街上的夜市人流如织。“游客们都是美食爱好者。”我不禁感叹。“不仅是游客,当地人也非常热爱美食。”董经理说,即便在寒冷的冬季,只要有新餐厅开业,大家就包裹严实,第一时间去尝鲜。好吃的那几家馆子常常要排队等位才能吃上。
低空热气球体验项目(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在乌兰察布,时常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无垠的空旷与浓缩的热闹。漫长路途中所经历的是一种近乎冥想式的静默,而当抵达目的地(景点、餐馆),场景又瞬间切换为热闹和欢腾。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节奏和魅力。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
责编 郑洁 方迎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