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州晚报】
在福州闽侯县祥谦镇兰圃村
72岁的林依光
正俯身整理一沓泛黄的手抄稿
这位身形清瘦的老人
既是闽侯县政协文史研究员
更是当地百姓口中
“行走的乡土文化百科全书”
人物介绍
林依光,花费十九年时间,单枪匹马骑着摩托车走遍七里(尚干、祥谦、青口)多个村落,参与主编《兰江古今》《穆岭风采》《青口纵横》《德育与家教》等多部承载乡愁的文史书籍,为七里地区留下了诸多鲜活的乡土文化资料。
01
编纂《兰江古今》
林依光对七里历史文化的热爱,源于少年时期的一次精神洗礼。
在他念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到林祥谦陵园祭扫。当听到老师在讲述林祥谦烈士事迹时,他感到全身热血沸腾。
后来,随着年岁渐长,他不断闪过这样的念头:家乡不仅有林祥谦这样的英雄,还有千年古驿道、宗族祠堂等,这些文化该让更多人知道。
2003年,在乡贤支持下
林依光正式启动《兰江古今》的编纂工作
希望能全面介绍家乡兰圃村
此后的十九年里,林依光利用节假日骑着一辆摩托车,车后座总绑着笔记本和干粮,足迹遍布祠堂、古厝、田间地头。
白天,他跑现场核对细节,晚上他伏案修改稿件,常因一个数据或信息的准确性,跑到闽侯县档案馆查阅不少资料。
2022年
这部凝聚了他19年心血
参与主编的著作终于出版
由乡贤出资20多万元
首版出版了7000册
并被闽侯县档案馆永久收藏
02
主编《青口纵横》
2008年,在《兰江古今》编纂进入关键阶段时,林依光又受命参与主编《青口纵横》。
这部被当地干部称为“青口发展百科全书”的著作,内容涵盖红色文化、宗族溯源、名人事迹、历史沿革等。
在撰稿过程中,林依光将长期在祥谦、青口镇一线工作的经验,以及与基层百姓打交道积累的人脉,转化为编纂优势。
他独立撰写了书中85篇文章,从青口乡改为建制镇的来龙去脉,到第一家外企入驻的细节,再到东南汽车项目选址的考量,均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口述呈现。
为确保准确性,他多次实地探访,收集新闻报纸,核对生产数据与经济效益,甚至找到当年参与招商的老干部核实细节。这些资料或手抄于笔记本,或复印成册,初稿堆叠起来足有半米高。
《青口纵横》出版后
成为不少人了解青口历史的“必备手册”
书中不仅记录了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
更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
青口从农业乡镇到工业重镇的转型历程。
林依光坦言:
“编这本书,
就像给青口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既要查清‘家底’,也要讲清‘来路’”
据统计,林依光参与主编《兰江古今》《穆岭风采》《青口纵横》《德育与家教》等书籍,累计撰稿字数达50多万字。
不久前,他还受邀参与闽侯二中“七里红色文化”系列校展策划、撰稿、编辑工作,为该校师生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财富。
接下来,他还将着手整理近年来新收集的史料,把七里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
新媒体编辑 陈翔茹
监制 管慧 危砖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