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赵博
7月22日,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展示暨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运行会议在郑州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 历时一年多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并首次以数字化三维档案全景式呈现中原大地文旅资源禀赋。本次普查覆盖16.7万平方公里土地,全省共普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涵盖了全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做到了底数清、类型全。其中,新发现旅游资源单体42738个,占比达18.67%,这些新资源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省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此次普查不仅实现了“底数清、类型全”,更深刻揭示了河南文旅资源的核心特质与空间格局。据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省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187171个,占比81.78%,占据主导地位,充分彰显了河南作为文化大省的深厚底蕴;“一河三山”地区资源富集,黄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区域集中了全省81.88%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
创新是此次普查的灵魂。项目首创“旅游资源富集区”概念,基于资源密度、品质等要素科学划定1166个富集区,重塑了河南文旅产业的空间认知体系。技术方法上,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方式深度融合,专业外业队伍与多学科专家委员会协同作战,构建了严密的三级质量审核体系,确保数据精准可靠。
普查成果实现深度集成与开放共享。我省建成旅游资源数据库及信息平台,集成全部普查数据,面向社会提供便捷查询服务,累计访问量突破5000次。同时坚持开门纳谏,线上线下广泛征集线索逾2万条,凝聚起全社会关心支持文旅发展的强大合力。系统性成果“4+4”系列报告,为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科学权威的决策依据。
摸清家底只是起点,关键在于成果转化。下一步,河南文旅将着力推动三大突破:一是突破资源认知边界,树立融合工业遗址、体育赛事、科技体验等的新资源观,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二是突破时空限制,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并创新表达方式,强化“一河三山”区域协同,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三是突破产业壁垒,深化文旅与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融合,聚焦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河南文旅将以此次普查为新起点,聚焦“两高四着力”,加速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全力建设文化旅游强省,让文旅产业真正成为支撑中原更加出彩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