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外出旅游散心,住酒店都是绕不开的环节。可这些年,关于酒店卫生的吐槽从没断过——看似光鲜的房间里,藏着不少容易被忽略的卫生隐患。有人觉得"选贵的、正规的酒店就没事",但现实是,哪怕是连锁大品牌,也可能因为客流量大、清洁流程不到位,让卫生问题钻了空子。
其实,酒店卫生问题的根源不难理解:一间房每天可能接待两三拨客人,床单换得再勤,有些高频使用的物品也未必能做到"彻底清洁"。与其入住后提心吊胆,不如提前做些准备——这几样东西建议自带,不是小题大做,全是无数人踩过坑后总结的经验。
一、酒店电水壶,谨慎使用不如自带
几乎所有酒店的房间里,都会摆着一个电水壶,方便客人烧水泡茶、冲咖啡。可这个看似贴心的设施,恰恰是卫生隐患的"重灾区"。
不少酒店的电水壶清洁全靠"随缘":有些保洁员只是简单冲一下壶身,内壁的水垢、茶渍根本不处理;更有甚者,连冲都懒得冲,上一位客人用过之后,直接摆回原位等着下一位来用。长期下来,水壶内壁会附着一层厚厚的污垢,里面藏着的细菌、霉菌,烧开水时会随着水汽进入水中,喝进肚子里可不是小事。
更让人膈应的是,电水壶在客人手里,用途早就超出了"烧水"的范畴。有人用它煮泡面,汤汁溅在壶底凝固成油垢;有人用它煮鸡蛋,蛋壳碎片卡在加热管缝隙里;甚至有说,曾有人用酒店电水壶煮袜子、热内衣——这些离谱的操作,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或许有人会说"我用之前烧一壶水倒掉,消消毒不就行了?"但要知道,水垢和细菌可不是简单烧一次水就能清除的,尤其是长期积累的污垢,高温反而可能让细菌滋生得更快。与其冒险,不如花几十块钱买个折叠电水壶,折叠后只有保温杯大小,塞进背包不占地方,自己用着既卫生又安心。
二、毛巾别用酒店的,一次性压缩毛巾才是刚需
洗漱时用的毛巾、浴巾,是最贴近皮肤的物品,可它的卫生状况往往最让人揪心。正规酒店都会说"毛巾一客一换,高温消毒",但执行起来却未必严格。曾有保洁员透露,忙的时候,有些稍微干净的毛巾会被"二次利用"——上一位客人没怎么用的浴巾,抖一抖就挂回架子;沾了点水的洗脸巾,简单冲一下就放回原位。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酒店的洗涤流程不规范,毛巾看起来洁白,实际上可能残留着洗涤剂,或者带着上一位使用者的皮屑、油脂,擦脸擦身时,很容易引发皮肤瘙痒、过敏,甚至感染真菌。
见过有人自带大毛巾出门,结果占了半个行李箱,又沉又不方便。其实现在的一次性压缩毛巾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巴掌大的方块,用的时候泡在水里,几秒钟就膨胀成一块厚实的毛巾,材质是纯棉的,柔软度不输家里的毛巾,吸水性也强。关键是独立包装,出厂前经过紫外线消毒,打开就能用,擦脸、擦身体、擦桌子都合适,用完直接扔掉,不用费心清洗,也不占行李空间。
除了毛巾,像牙刷、牙膏、洗发水这些洗漱用品,也建议自带小瓶装。酒店的一次性用品看着方便,但质量参差不齐,牙膏可能涩得让人难受,洗发水洗完头发干涩打结,自带常用的品牌,用着更顺手。
三、酒精消毒湿巾,多带几包准没错
酒店里还有个"隐形卫生死角",就是马桶。
很多人入住后会下意识地擦一擦马桶圈,但你可能不知道,马桶盖内侧、冲水按钮这些地方,细菌含量比马桶圈还高。有检测数据显示,酒店马桶周围的细菌种类超过20种,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一旦接触皮肤,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或皮肤炎症。
这时候,酒精消毒湿巾就成了"救星"。选含75%酒精的款式,杀菌效果最好,入住后先抽几张,把马桶圈、马桶盖内侧、冲水按钮仔仔细细擦一遍,边角缝隙也别放过,擦完等半分钟,酒精挥发后再用,心里踏实多了。
除了清洁马桶,酒精消毒湿巾的用途还多着呢:进房间后擦一擦门把手、遥控器、桌面——这些高频接触的地方,每天被无数人摸过,擦一遍能减少细菌传播;吃饭前擦手,不用到处找水龙头;碰了公共场所的扶手、电梯按钮后,也能及时清洁。一小包有10片,揣在兜里不占地,用完就扔,比带一大瓶消毒液方便多了。
写在最后
出门在外,住得安心才能玩得尽兴、差出效率。其实带这些东西并不麻烦,折叠电水壶、压缩毛巾、消毒湿巾加起来,还没一件外套占地方,却能帮我们避开不少卫生隐患。
当然,选酒店时也要多留心,优先选口碑好、评分高的正规品牌,入住后如果发现明显的卫生问题,别犹豫,及时联系前台更换房间。但话说回来,酒店的清洁再靠谱,也不如自己准备的用品用着放心——毕竟出门在外,健康和舒适才是最重要的,你说对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