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旺季的呼伦贝尔,正用“专业保障+青春温度”的双重暖意,让每趟旅途都浸着安心与惊喜。从机场的细致服务到青年志愿者的热忱相助,从草原风情的沉浸式体验到全链条的贴心保障,这座城市把“宠客”写进了出行的每个细节里。
作为开通68条航线、连接52座城市、汇聚38家航司的空中门户,呼伦贝尔机场的服务底气,藏在实打实的机制里。这里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首看负责”,服务明星评选树起标杆,意见反馈渠道随时敞开,正向激励与监督改进双轮驱动,让“主动上前帮一把”成为常态。
“刚才孩子的登机牌找不到了,值机柜台的小姑娘3分钟就帮我补好了,还一路送到安检口,太给力了!”旅客刘先生提起刚经历的小插曲,对工作人员的快速响应赞不绝口。
在候机楼的各个角落,一抹抹“志愿红”更让服务暖意加倍。为了保障暑运顺畅,呼伦贝尔市团委联合呼伦贝尔学院、海拉尔区团委、鄂温克族自治旗团委启动“暑运旅途‘青’情相伴”活动,经过市文旅广局、红十字会、机场等多方专业培训,从沟通话术、服务流程、应急处置到心肺复苏、旅游路线讲解,让志愿者们带着“全能技能”上岗。
从进站口帮老人拎行李,在自助机前引导旅客操作,从安检处提醒“充电宝单独放”,在候车区为初来者画简易路线图······“穿上红马甲,才懂奉献不是口号。帮旅客指完路,他们笑着说‘谢谢’,心里比啥都暖。”大学生志愿者蔡欣颖的感悟,道出了所有青年志愿者的心声。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呼伦贝尔机场与志愿者们共同织就了一张差异化服务网。无陪儿童有“可视化全程护航”,家长远程就能看到孩子被专人从值机送到登机口;首次乘机的旅客,既有工作人员当“专属向导”,有志愿者全程陪同,手把手化解手足无措;老年旅客、残疾旅客等群体,从轮椅预约到优先登机,全链条定制服务无缝衔接。今年升级的“有约在先”预约服务,更将保障范围扩展至轮椅旅客、军人、消防救援人员等,提前对接让服务精准到“心坎上”。
就连等待的时光,都飘着草原的独特气息。候机楼里,草原的气息顺着服务细节悄悄蔓延。呼伦贝尔美食汇飘出的牛肉干咸香与布里亚特包子鲜香交织,文创店里,雕刻皮画,蒙古服饰、羊绒围巾等特产吸引着旅客驻足,有人随手拿起毛毡帽端详,有人对着牛肉干礼盒拍照分享。这些带着地域风情的店铺散落各处,让等待的时光也成了感受草原魅力的小插曲。
“这小挂件也太精致了!刚下飞机就淘到这么有草原特色的文创,感觉旅途立刻就有了纪念意义。”来自杭州的游客李女士捧着刚买的文创挂件,笑得格外开心。
从机场工作人员的专业保障,到青年志愿者的热忱相助,从流程优化的高效便捷,到草原风情的浸润体验,呼伦贝尔用细节让每一次起落都成为独家记忆。这座城市的“会服务”,不只是口号,更是把往来宾客当家人,用真心与专业,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踏上这片土地,温暖从不缺席。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左雪/文
包小乐 赛汉/图
美编:崔雪莹
主编:何凯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