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生态碗,吃好“旅游饭”
王森
近日,“硒都有约,情聚博州”恩施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万名新疆朋友惠游恩施”活动发布会在新疆博州隆重举行。古话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恩施州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旅经济,特别是去年全州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8亿元,全州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总之,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土苗儿女通向幸福生活的桥梁。
丰富的旅游资源就是一个“聚宝盆”。恩施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绝壁环峰丛的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碧波荡漾的清江,还是被国家级刊物《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一的利川腾龙洞、以“世界最大的七层洞穴大厦”闻名的咸丰黄金洞,亦或是夏季平均气温仅20℃的理想避暑胜地咸丰坪坝营、古香古色的土家吊脚楼彭家寨,此外还有屏山峡谷、地心谷、女儿会、傩戏、西兰卡普......无不承载着恩施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只要充分的利用好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好覆盖地质奇观、生态秘境、文化遗存的立体旅游体系,进一步拓展旅游场景,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做大做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等文章,拓展文旅产业的边界,恩施的旅游市场未来可期,只会越来越火爆。
恩施不仅有高颜值的山水,还有高质量的空气、高气质的文化。如何守护好绿水青山,借“绿”起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恩施深入践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要扎牢生态保护的制度笼子,比如出台了《恩施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用规章制度的方式守护绿水青山。另一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经济,比如巴东绿葱坡、利川齐岳山、建始长岗岭等地方海拔高,那么就可以发展冰雪经济、避暑经济;比如建始鸡公岭、恩施大峡谷等地方有悬崖峭壁,那么可以大力发展攀岩运动、低空经济。总之,绿色生态是文旅产业的根基,正是有了坚实的根基,恩施的文旅产业才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
发展文旅经济离不开好服务,只有开启“宠客”模式,才能让恩施成为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真诚服务才能赢得好口碑,一个地方热情好客,必然门庭若市,相反一个地方宰客乱象丛生,必然门可罗雀。发展文旅经济,关键在于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游客感到不虚此行。地方文旅部门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积极为游客提供旅游指南,详细解答线路、交通、住宿、美食等方面的问题,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此外,还要加大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力度,全面整治导游乱象、旅行社强制消费、不合理低价游等顽疾,第一时间解决游客的投诉问题,积极采纳游客的好建议好意见,切实推进文旅市场风清气正,提升游客满意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