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山景区是沈阳风景名胜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景区。作为长白山的支脉,它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辉山、棋盘山、大洋山并肩而立,共同编织出一片逶迤起伏的茂密林带,成为沈阳的天然后花园。
迤逦500载,辉山始终在沈阳的人文史、旅游史占据重要地位。辉山是沈阳最早见之于明史的景观,堪称沈阳历史上最早的景区,历史滥觞可以追溯到五六百年前。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文人墨客们不辞辛劳地赶赴辉山,他们或漫步于山林之间,感受大自然的静谧;或静坐于溪边石上,聆听泉水的歌唱;或登上山顶,俯瞰壮丽的山河。辉山的山水,给予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也借着他们的笔烙印了城市记忆的深处。
棋盘山地区长期因辉山而知名。历经明清两朝在山间的修建、文人墨客的咏诵,辉山的知名度与日俱增。辉山如城北之屏风,因山高气寒,冬日积雪十数里外就可以看到;每每雪后初晴,阳光普照的时候,辉山白雪耀日,北国瑞雪之美达到了极致,并成为盛京八景之一。
在当下沈阳文旅不断升级之际,有必要溯源辉山的文旅脉动,为棋盘山的文旅事业勾勒出岁月景深和历史雅意,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深厚底蕴和文化魅力。
沈阳中卫的第一胜景
中国传统的地域文化中,常以名山大川为一地的胜景。
刊行于1464年的《明一统志》,将辉山作为辽东地区名山大川载入史册,辉山之名,自此镌入城市风光之胜。此志书记载,“辉山,在沈阳卫东北四十里,层峦叠嶂,为诸山之冠。又有蛇山、狼山、黑山、巾子山皆在卫境。”辉山在沈阳城东北,明代沈阳周边还有蛇山、狼山、黑山、巾子山等名山。蛇山、狼山、黑山、巾子山、莺落山为今之何山已不能确指,辉山仍存其名。
有明一代,辉山风光冠绝沈阳全卫,成为沈阳卫人的共识。明代典籍《全辽志》《辽东志》无不继承《明一统志》的说法:“辉山,在沈阳卫东北四十里,层峦叠嶂,为诸山之冠。”再细查三部明代史书对浑河、蒲河等其他风光的记载,尚无“冠绝”之类的记载。由此看来,在明朝人心中,辉山当之无愧地稳居沈阳第一风光的位置。
在明代辽东镇防体系中,沈阳中卫置重兵于辉山一带,成为辽东防卫的战略要地之一。或因山水之胜或因战斗频发,辉山附近有清凉寺、龙泉寺等古刹。成化年间,辉山的山南建有向阳寺;山北建有望云寺,皆一时名刹。辉山一带山水人文,滋润明代沈阳卫二百余年。
到了清代,辉山更为知名,并且形成以辉山、棋盘山、莲花池、向阳寺、望云寺、仙人洞、娘娘庙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诗文不断,游客渐盛。
清代初期,辉山风光便已出现在两位诗人的诗作当中,他们分别是镇国公高塞和文士福璐。其中,镇国公高塞,成为吟诵辉山一带风光的第一人。
高塞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六子,虽贵为皇子,但性格淡泊,不喜军事生活,更受了诗友——剩人和尚函可、道士苗君稷等人的影响,对汉族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高塞的诗作《宿向阳寺》描绘辉山风光,向读者展现了辉山一带的清初样貌:圣朝存象法,古寺复闻钟。花引山门路,云开野殿松。高斋谈静理,远屿淡秋容。日暮还携杖,月明林外峰。
向阳寺位于棋盘山北麓,四面环山,避风向阳。对久居盛京的高塞来说,自然是有吸引力的。据《盛京通志》载:向阳寺在城东四十里灰(辉)山上,大殿之楹,韦驮殿一楹,天王殿三楹,观音殿一楹,耳房五楹,禅房四楹,大门五楹,牌楼一座。牌楼匾额上刻:“双峰翠永”四个大字。“双峰”当指辉山、棋盘山两座山。“翠永”当指两山苍翠永驻,春光永在。
当时向阳寺虽在盛京城外,由于依傍于棋盘山、辉山的松林野卉,风景壮美,来瞻礼烧香兼游山借宿者不少,前来寻古访友的文人雅士也逐渐多了起来。康熙年间的文士福璐就是其中之一,他写作了一首32句的古风,以极富色彩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傍晚离开盛京城前往辉山向阳寺的行旅。
落日散残红,拂面晚风爽。众鸟各飞还,幽人偶独往。缘溪跨石桥,莎岸平如掌。迤逦过古城,岚气渐沆砀。
诗的前8句,从诗人暮色中开始旅行写起,再写作他路越莲花泊,过古城的情景,从诗中描绘可知,当时辉山地区作为景区,已得到初步开发。诗人缘溪而行时,路过的是人工的石桥。莲花泊边“莎岸平如掌”,是一幅纯净天然的山水图。“古城”,当指隋唐后被废弃的高句丽山城遗址(今为石台子山城),今年正值它全面开发之时。作者过古城后再前行,则进入仙境一般的山路了。
樵径屡降升,怪树或俯仰。岩花缀露馨,石发经秋长。迂回绝涧遥,婉娈修林广。举足云岖锁,转瞬忽康食。
第9句至16句,写进入山林中的情景。打柴人踏出的小路在山间忽上忽下,开在山岩上的花儿缀着露珠散着馨香,那石缝间顽强生长的藤草也更旺盛了。辗转在山路上,总感到绝涧尚很遥远,而那婀娜多姿的树林似乎走也走不到头。刚走到一处崎岖险峻的山道,转眼又到一处蜿蜒起伏的山岗。
蘧庐暮霭封,峭壁飞泉响。悠扬梵呗清,突兀轩楹敞。探颐宁辞劳,扶筑观月上。
第17至第20句,写到了向阳寺的地理环境、建筑与风光之胜,“蘧庐”“峭壁”“飞泉”“轩楹”,则构成一幅山间隐古寺的水墨画。
群峰各敛云,划天河汉朗。指颐扪斗牛,咳唾惊魍魉。溟海托元气,磅礴供奇赏。调调天籁发,飘飘羽化想。
仙路知可寻,挥手谢尘网。
诗的21句之后,写登上向阳寺后的感受与遐想。在这盛京城外的高峦之上,游客可以观峰、观星、观云、冥想,更能畅游于精神世界之外。
古朴而清幽,超凡而脱俗。辉山的样貌,在性格淡泊、唯喜笔墨的诗人那里,成为探幽寻古的极佳旅游地点,引发挥手间即可告别尘寰、进入仙境的登山探古之行。
名山如玉藏宝气
在辉山历史上,沈阳名士缪公恩、缪润绂二人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诗文对宣传辉山景物起到重要作用,他们的诗文奠定了辉山在世人心中的模样。
缪公恩(1756-1841),汉军正白旗,沈阳人,被誉为嘉庆、道光年间辽沈诗坛“执牛耳者”和“泰斗”,更被当代知名学者称为“18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期以前最负盛誉的东北著名诗人”。
缪公恩的诗内容丰富,尤以颂扬家乡美好山河的景物诗数量为多,特别是描写辉山的景物诗,每首堪为上乘之作。目前所见到的有:《登辉山》《晓晴登辉山绝顶》《归自辉山途间漫成》《晓行蒲河道中》《辉山途中叠成四绝句》及《辉山》等六首。其诗歌气势豪放、深沉细腻,令人如临其境,回味无穷。更为重要的价值还在于这些诗歌是辉山历史的重要见证和研究辉山历史的珍贵史料。
尤其是缪公恩的《辉山》一诗,艺术上为上乘之作,特别是作者在这首的夹注中特意对辉山一名的来源作了解释,更显格外珍贵。现将《辉山》一诗照录如下:
晴烟一掠锁山腰,万朵芙蓉落九霄。柯烂石枰春草绿,捷飞云洞羽衣销。潺潺涧水流花影,谡谡松风动海潮。空自含辉藏宝气,何时仙佩琢琼瑶。
诗中的两注。注一:《志》言:有玉脉,故名。注二:山阳之半有大石,平广丈余,传是仙人棋盘;稍下南数有洞,名仙人洞。
这首写作辉山的名诗,更是记录辉山重要的史学资料。对辉山的命名原因说得十分清楚,辉山之所以得名是由于山有玉矿,玉石生辉,故名“辉山”。诗人的“空自含辉藏宝气,何时仙佩琢琼瑶”一句更是紧扣主题,赞美辉山蕴藏宝玉。
至于这个说法的根据和出处,缪公恩仅称出自《志》言,未具体说明出自哪种志书。不过从现存的各种地方史志已经查不到这项记载。显然,缪公恩当年所见到的志书如今早已失传。他的这首诗成了辉山地名起源的珍贵史料和依据。再有,谬公恩之说与《明一统志》也完全契合,可为信史。
缪公恩的数篇辉山之作,篇篇皆是佳品。据《沈水歌吟》记载:在缪公恩之前,尚鲜见有咏辉山者,如果缪公恩真是吟咏辉山美景的首倡者,我们当在史册上铭记缪公恩的发现之功,正是他的这些诗为在大自然沉睡了数万年的辉山做了一次大广告,使人们发现了辉山之壮美,使辉山200多年前就成了游览胜地,此后绵延发展,迄今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景。
缪公恩笔下对故乡山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浓墨淡彩,历久弥新,更为关键的是,他多以“仙境”入诗,正面描写了仙人棋盘,为后世对仙人于棋盘山对弈,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霸榜”名景后的精思附会
自从清代康熙年间“留都十六景”以来,辉山便一直在盛京景色排名中“霸榜”。这片山峦远离市区数十里,需要耗费时间精力方能到达,但它为什么始终以独特魅力占据沈城人的心头?
或许康熙年间流放盛京的戴梓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他的《王北塿》一诗以城北的辉山为坐标,把辉山在盛京城中的位置写得很清楚。
“城北辉山远难到,游踪应被辉山笑。城南王北塿一抔,杖履不倦来丹邱。盈盈水色绿于草,参差万树烟中老。天外芙蓉翡翠光,乱峰争向尊前倒。却把辉山作画屏,主宾相对烟波渺……”
戴梓此诗虽作于盛京城南的王北塿上,却写出城北的辉山如同“画屏”一样屹立城北。而且在辉山上,可以看清盛京城南的“游踪”,由是可见,立于辉山饱览盛京城内外的风光,当是清代人游览辉山的一乐。
辉山立于城北,也立于文人雅客、探古访幽者的心间,成为一处人文胜景。于是,辉山是文人骚客绕不开的题材,围绕它的诗歌源源不断。
清同治年间,刘世英所著的《陪都纪略》一书,载有“留都十景”,其中“陡山霁雪”指的就是“辉山晴雪”。书中有署名芸香主人瑞卿的《陡山霁雪》一诗:“数峰远插雪霜凝,序届春来尚未融。云静欲穷千里目,月幽一览众山同。”
从诗中所述来看,“陡山霁雪”蔚为壮观。一座座雪白的顶峰映衬在蔚蓝色的天幕下,恰似白玉嵌“陡山霁雪”这一景观乃因春满大地,暖意融融之时,辉山峰顶还由霜雪覆盖而得名。此后,“陡山霁雪”这一景致,又被改为“辉山映雪”。
光绪初年,缪润绂出版的《陪京杂述》一书中,将“辉山映雪”改为“ 辉山晴雪”。只是一字之差却力道千钧,显得更为贴切,更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景观之妙趣。此后,“辉山晴雪”一直沿袭为“盛京八景”之一。
缪润绂,字东霖,咸丰元年(1851)生,是缪公恩之曾孙。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光绪十八年考中进士,官授翰林庶吉士。今沈河区翰林路便是以缪润绂当年的翰林府得名。
缪润绂“贤书高第,旷世清才”,颇具乃祖遗风。在他26岁时对盛京古城风貌、文物掌故等“亲见确闻”,写出《陪京杂述》一书。缪润绂对辉山等古城风光颇寄深情,因此他在《陪京杂述》中将其重新编制的沈阳八景列在卷首。《辉山晴雪》更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诗曰:“城居地无山,尘俗不可耐。谁开东北天,突涌青螺黛。妙从雪后看,岿然玉峰在。日薄清含辉,烟明遥作态。绝似古仙人,寒枰作相对。”
这首诗讲述了诗人辉山观景后的感受——居住在无山的城市里,感到俗不可耐。不知谁在城东北的巍峨山峰开出一片天地,远望去就像突然涌出仙女般的青螺黛。如果是在雪后看,这岿然的玉峰分外壮观。每当雨雾蒙蒙气象万千,若在夕阳余晖衬映下,更显得千姿百态。还有更绝妙之处,远看这辉山山顶,似有一对仙人对坐,在比试棋艺。
从传统的辉山映雪,到辉山晴雪,缪润绂在前人的基础上,写就了画龙点睛之笔。一个“晴”字,凝练出最为鲜明的辉山印象。缪润绂还作有《晓晴登辉山绝顶》一诗:“零落林花万绿肥,青光相间瀑泉飞。仆夫劝我下山去,几度支筇未忍归。”诗中饱含了诗人对辉山之“晴”的眷恋,辉山正值春日,林花零落,万绿葱茏,瀑泉飞溅,青光闪烁。
缪氏祖孙,把更深的人文气象烙入到辉山景区的灵魂当中,成为盛京八景中格致最高之处。同时,他们强调的棋盘意向、仙人对棋的意象,为今日棋盘山的名气大噪奠定了坚实的伏笔。
记者: 傅淞岩
编辑:逄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